笔趣阁

少年文学>耳朵里有大海的声音科学原理 > 第二十八章(第3页)

第二十八章(第3页)

2。冰雪大世界已闭园,中央大街马叠尔冰棍仍营业。

3。高铁二等座11小时47分,睡一觉就能到。全班哄笑,班主任却没撕,只说:“下周三模,你们俩要是稳在前10前3这张纸就留到高考後。”

D-7教室黑板右上角,倒计时到“07”。

许黎的抽屉里多了一本崭新的护照——她母亲悄悄办的,怕自主招生通过後要去北京面试。

最後一节晚自习,谭雨泽把一张车票大小的硬卡纸塞进她笔袋:

正面印着高铁G12045的车次信息,反面是他手绘的索菲亚教堂。

“假的?”许黎问。

“真的。”谭雨泽笑,“官方App上锁了座,6月9号08:43发车,二等座12A丶12B。支付密码是我的生日加你的生日,你敢不敢点‘提交订单’?”

许黎没说话,只是把硬卡纸合在掌心,像握住一张真正的车票。D-16月6日,看考场。

傍晚,学校广播循环播放《年轻的战场》。

谭雨泽和许黎在天台——同一个天台,三个月前他们在这里拉鈎。

风里有栀子花的味道。

许黎从口袋里掏出那枚“意向单”,已经被折得起了毛边。

“如果明天数学最後那道导数还是算错符号怎麽办?”

“那就把草稿纸翻过来,”谭雨泽答,“在空白处写下一行字:‘松花江等我。’”

他们相视而笑,远处传来最後一遍广播:

“……所有奔向未来的理想与张扬,所有冲破捆绑的热爱与癫狂……”D-Day6月7日清晨,校门外的红色拱门被朝阳染成金色。

许黎把准考证塞进透明文件袋,袋子里还有那张硬卡车票。

谭雨泽把2B铅笔削成三棱柱,笔帽上贴着指甲盖大小的贴纸:

“1353km=0km”进考场前,两人隔着人潮击掌。

没有呐喊,没有加油,只有一句只有他们能听见的话——

“松花江作证。”十分钟後,铃声响起。

同一时刻,上海虹桥站候车大厅的电子屏上,G12045检票口亮起绿灯:

“列车正在检票上海虹桥→哈尔滨西08:43开”

而真正的车票,静静躺在两个少年的心里,像一条早已通航的河,只等他们提笔交卷,顺流而下。

6月9日。

闹钟响到第三遍,谭雨泽才从枕头底下摸出手机。屏幕上是昨晚23:48的未读——许黎:【我睡不着。】谭雨泽:【我也是。】

之後两人互道晚安,却谁也没睡踏实。厨房里,父亲正把昨晚剩的饺子煎得金黄,油花噼啪作响,像在替他放鞭炮。

母亲一边往保温杯里灌酸梅汤,一边反复确认身份证丶准考证丶车票复印件是不是都在他背包外侧的拉链袋里。

“考完就解放了。”父亲把煎饺盛进一次性餐盒,“但别把脑子也一起解放。”“知道。”

许黎把餐盒塞进背包另一侧——那里还躺着那本《雪国》,扉页多了137天以来所有的便签丶车票草稿丶以及一张昨晚新写的便利贴:

“到上海站0km,到哈尔滨西1353km,到索菲亚教堂门口1353km+12路公交4站。”

地铁二号线首班车。车厢空荡,谭雨泽坐在第一节,对面车窗倒映出他乱糟糟的刘海和乌青的眼圈。

下一站,人民广场,上来一个熟悉的身影——许黎。她戴了深蓝色渔夫帽,帽檐压得很低,手里拎着一只小号登机箱

“你妈没送你?”谭雨泽问。

“送到安检口就回去了。”许黎把箱子立在他座位旁,“箱子是我外婆的,去哈尔滨用的,牛皮的,超结实。”谭雨泽屈指弹了弹箱角。

两人排在队尾,前後都是刚考完的学生:有穿校服外套的,有把准考证当书签夹在护照里的,还有女生把“高考必胜”的红色腕带剪成两半,一半系在行李箱拉杆上。检票闸机“嘀”一声,车票二维码通过。

谭雨泽忽然抓住许黎手腕,掌心都是汗:“最後一遍——身份证丶手机丶车票丶硬卡车票?”许黎把渔夫帽檐往上一擡,露出弯弯的眼睛:“还有你。”

座椅背後的小桌板被谭雨泽翻下来,摆好父亲的煎饺丶母亲的酸梅汤,以及许黎母亲早起做的饭团——海苔裹着咸蛋黄和肉松,像一枚小型能量包。列车啓动的瞬间,窗外站台开始倒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