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皇夫别跑 > 第85章 朝堂新声势力重组(第1页)

第85章 朝堂新声势力重组(第1页)

玉沁妜的手指缓缓从天机令上移开,指尖在铜纹边缘轻轻一掠,仿佛触碰的是某种沉睡的灵物。此时,马车正碾过宫门前最后一道青石阶,那块青石经年累月被无数车轮磨出浅浅凹痕,晨光斜照其上,泛出冷而黯的微光。车轮轻震,带动悬于辕头的铜铃出几声清越的颤音,在寂静的宫道上荡出一圈圈涟漪。

帘外风微凉,夹着初秋清晨特有的清冽气息。两名禁军侍卫立于朱红宫门两侧,甲胄齐整,长戟斜持,目光如鹰隼般扫视来往。其中一人低声开口:“卯时三刻,女帝銮驾已入宫门。”

另一人微微颔,声音压得极低:“三日前她离京查案,今晨返程竟比预定早了半日,莫非事有转机?”

“噤声。”第三人自影壁后踱步而出,肩披玄色披风,乃是禁军副统领,“天机阁密令未解之前,一切行踪皆属机密,多言者罚。”

话音刚落,马蹄轻踏,车帘微动,一道素白身影缓步下车。玉沁妜身着玄底金绣长袍,领口缀以冰蚕丝边,髻高挽,仅插一支青玉簪,无珠无翠,却自有一股凛然不可逼视的威仪。她抬眸望了一眼宫阙深处,目光如刃,似能穿透层层殿宇,直抵人心幽处。

她将天机令收入袖中,动作从容不迫,如同收起一枚寻常信物,不曾有半分迟疑或珍重之态。然而那枚令牌一旦离手,四周空气仿佛都凝滞了一瞬,连风也悄然止息。

通往晨曦宫的小径铺满细沙,踩上去无声无息。沿途每隔十步便有一名内廷侍卫肃立,垂屏息,连呼吸都放得极轻。晨曦宫偏阁坐落于东侧回廊尽头,原是先帝讲学之所,如今成了女帝处理隐秘要务之地。

凌霄已在阁中等候两个时辰。他倚在雕花窗畔,一袭墨蓝劲装未束腰带,衣襟微敞,露出锁骨下方一道淡疤。手中拎着一只旧酒葫芦,葫芦口缠着褪色红绳,据说是当年师父所赠。他并未饮酒,只是反复摩挲着那根红绳,眼神落在窗外梧桐叶尖将坠未坠的一颗露珠上。

门开时无风自动。凌霄只觉室内光影一变,便知她来了。他没有回头,只微微侧目,眸光如寒潭映月,静而深。

玉沁妜步入阁中,脚步轻稳,裙裾拂过青砖不留痕迹。她目光扫过案几——上面整齐叠放着三卷竹简,用素帛捆扎,每卷贴有黄签,分别标注“监察”、“枢要”、“暗桩”。

凌霄这才转身,将手中那卷竹简递出,语气平淡得近乎疏离:“三类名单已拟好。监察司七十二人,枢要官员四十九,暗桩布控三十六处。每人三代履历、产业分布、门生故旧,皆已详录,另附亲疏关系图谱与潜在风险等级。”

玉沁妜接过,指尖在竹简边缘轻轻一叩,出细微脆响。她看也未看,径直将其置于案上,与其他两卷并列,仿佛那厚厚一册承载的不是权谋倾轧,而是昨日茶席间的残棋。眉梢微动,却不接话,只踱至案前,指尖轻点三卷竹简:“明日早朝,我会当众宣读监察名录。”

凌霄沉默片刻,忽而冷笑:“你知道这些人背后牵连多少势力?一个不慎,便是百官哗然,京畿震动。”

“所以我才要当众宣读。”她转身望他,目光如刃,“让他们自己站队,比我们一个个去查更快。”

“可若有人狗急跳墙呢?”

“那就让他跳。”她唇角微扬,冷意却不达眼底,“跳得越高,摔得越狠。”

窗外梧桐叶终于承不住露水,啪嗒一声,坠入石阶缝隙。凌霄仰头喝了一口酒,这次是真的咽下了。辛辣顺喉而下,他低声道:“你从来不怕乱局,只怕没人敢动。”

玉沁妜走到窗前,与他并肩而立,望着远处巍峨宫宇在晨光中渐次苏醒。“乱不可怕,可怕的是死水一潭。我需要的不是忠诚的傀儡,而是敢在风暴中睁眼的人。”

风起,卷起她袖角一角金线,如流星划过黎明。

老臣们今晨已在礼部尚书府聚过了。凌霄倚着门框,语气轻快得仿佛在聊哪家酒楼刚出了新口味的春饼,眉梢一挑,慢悠悠道:“有人放话,说皇夫参政是‘牝鸡司晨,男为内宠’,说得那叫一个义正辞严,好像您多碰一下朝政,天地就要倒悬似的。”

玉沁妜缓缓落座,指尖轻轻叩了叩檀木桌面,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让他们说去。既然是朝堂,那就用朝堂的方式回击——你去传个话,明日百里爵列席军议,谁若不服,大可当面驳斥。”

凌霄挑眉,眼中闪过一丝兴味:“那要是有人跳出来反对呢?总不能真让他们指着您的鼻子骂吧?”

“当然可以反对。”她抬眸,目光沉静如深潭,“但反对要有代价。我只问一句:谁能拿出比黑石谷更稳妥、更有效的破敌之策?若有,我立刻退位让贤,绝不阻拦。”

凌霄轻笑一声,嘴角扬起,虎牙在灯下微微一闪:“可要是没人敢说话呢?一个个缩着脖子装哑巴,总不能也让他们就这么散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玉沁妜淡淡一笑,指尖停在桌沿,声音不疾不徐:“那就最好。沉默不是无言,而是选择。他们不说话,便是默认。默认,就是站队。”

凌霄眯了眯眼,低声道:“可有些人,怕是宁愿咬碎牙也不愿承认您是对的。”

“我不需要他们承认。”她望着窗外渐沉的暮色,语气平静,“我只需要他们服从。江山不是靠嘴皮子撑起来的,是靠实打实的胜仗。等敌军退了,死伤少了,粮道通了,百姓能安睡了——到那时,谁还会记得一句‘内宠’?”

凌霄点点头,笑意渐深:“也是。活下来的人,才配谈是非。”

“所以,”她转回头,目光如刃,“让他们看看,这只‘内宠’,能不能替他们守住边关,护住家国。”

清晨,太极殿前的丹墀被初升的朝阳镀上一层金辉,光晕洒在青石阶上,映得整座大殿庄严肃穆。群臣早已按品级列班而立,文官居左,武将居右,衣袍齐整,鸦雀无声。微风拂过,轻轻掀起几角袖摆,却无人敢轻动分毫。

玉沁妜缓步登临御座,凤冠垂旒轻晃,目光沉静如水。她并未如往常般即刻开议朝政,而是抬手示意,命内侍捧出一封密封战报。那信封边缘尚带血渍,显然刚从前线传回。

“宣。”她声音清越,不疾不徐。

兵部郎中出列,双手接过战报,展开朗声读道:“启奏陛下,昨夜子时,敌将王旭峰率两千铁骑突袭古道要隘,意图切断我军粮道。然其行至黑石谷口,误入伏圈,四面火起,箭如雨下,敌军溃不成军,主将王旭峰当场阵亡,余部尽数覆没。我军伤亡不足三百,缴获长枪、重甲、战马、粮车无数,已由前锋营押送回境。”

朝堂之上,众人神色微动,不少人眼中闪过惊异与欣喜。此役大捷,实属近年来少有。

待郎中念毕,玉沁妜微微颔,又道:“再读附页。”

郎中略一迟疑,随即继续:“此役全赖皇夫百里爵献策,设假令诱敌深入,又于山谷两侧埋伏精兵,断其退路。若非其洞察先机,识破敌军试探之计,恐难成此胜。”

话音落下,朝堂骤然一静。

片刻后,一人越众而出,白须飘动,手持象牙笏板,正是礼部左侍郎裴元舟的叔父——太常卿裴敬之。他年逾六旬,素以守礼持正着称,此刻面色凝重,声音洪亮:

“陛下!臣有本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