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里,大公子给父亲行了礼,开门见山:
“父亲,儿子前些日子让庄上一户佃农试种了一种新庄稼,叫玉米。
如今,刚好收了第一批穗子回来。”
大老爷放下手中的书卷,有些诧异:
“玉米?这是何物?”
大公子解释道:“这是一种耐旱也耐寒的庄稼,听说产量不错。
如今冬天似乎一年比一年冷,年前城里冻死饿死的大有人在,北方尤其更甚。
若能推广这种耐寒产量又高的作物,与小麦水稻搭配着种,或许能帮庄户人家多一道过冬的口粮。”
大老爷听明白了,眉头却皱了起来,语气微沉:
“这些天你没好好读书,就是忙活这些去了?
这些事,是你该管的吗?”
大老爷最后一句话透着威严的质问,眼光严肃的盯着大公子。
李安心头一跳,看着大老爷的脸色,瞬间为大公子担起了心。
大公子面色淡定,恭敬回答:“父亲息怒。儿子并未耽误读书,深知秋闱的重要性。
玉米是佃户种的,儿子只是去收了一趟,前后并未花多少时间。”
他看向李安。
李安立刻躬身道:“老爷明鉴,大公子所言属实。
老奴一直跟着,大公子确实只去了庄上两三趟,每次时辰都不长,其余时间都在书房用功。”
大老爷对李安信任。
知道李安对他忠心,说的是实话,他的怒气减了几分。
脸色缓和了些,问道:“嗯。那你且说说,你打算如何?”
大公子精神一振,认真道:“父亲,儿子以为,这玉米若真如传言般耐寒高产,推广开来,确能惠及百姓,尤其北方冬日缺粮之地。
儿子想,不妨先以我们林府在城郊的王庄村为试点,让村里的佃户都种上玉米。
如此这般……”
大公子条理清晰地说着他的计划。
大老爷起初只是听着,眼神渐渐变得专注,甚至带上了一丝赞赏。
李安也是第一次听大公子说得如此详尽,忍不住点头附和:“老爷,大公子思虑周全啊!
这既能推广玉米,让百姓受益,对府里有利,的确是大好事!”
大老爷点点头,随即却又叹了口气,面露难色:“想法是好的。
可是……需要找到合适可靠之人,全权负责这件事。
为父品级不高,职责沉重。
官场之上,有多少双眼睛盯着呢,不能不谨慎行事。”
大公子似乎早有准备,从容道:“父亲不必烦忧,景衡已有对策。
李叔为人忠厚可靠,是父亲信得过的人,也是景衡倚重信任的。
此事可全权托付李叔去办。
所有明面上的事务,都以李叔的名义进行。”
大老爷和李安同时愣住了,有些惊讶地看着他。
大公子继续说了自己的设想。
大老爷听着,眼神越来越亮。
这法子确实巧妙!
他不动声色的看向李安。
李安心里早已是惊涛骇浪!
大公子说的事,是他做梦都不敢想的好事!
但他看到大老爷投来的目光,立刻压下心头的激动,恭敬地低下头,不敢表露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