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穿成通房丫鬟颜 > 第13章 京城拜名师(第1页)

第13章 京城拜名师(第1页)

春芽眼里泛着光,小舌头不自觉的舔了舔樱桃红唇,夸张的咽了口口水。

大公子看着她那馋猫样,不由抿唇低头笑了。

真是个可爱的贪嘴丫头!

回到林府的第二天上午,大公子带着春芽和林墨去了杜府,见了姐姐和姐夫杜泽善。

他把图交给姐夫,叮嘱姐夫多费心了。

杜泽善欣然接受,让大公子放心,他会盯着,一有消息会把种子托驿站送到扬州林府。

春芽大大松了一口气,找到玉米的机会又增加了。

在京城待的这几天,二老爷带着大公子林景衡,郑重拜访了林景衡的外祖父、殿阁大学士赵士荣府邸。

此行一来,是代远在扬州的林大老爷和大太太向二老问安尽孝;

二来,更是为了落实一桩家中早已议定、关乎林景衡前程的大事。

其实,林大老爷和大太太早就给赵老爷子写了信。

信里说得很明白:不管景衡明年秋闱能不能考中举人,都请老爷子在京城帮忙物色一位德高望重的殿阁大学士,让景衡拜入门下潜心受教。

这关系着儿子将来的前程,需得早早筹谋。

赵士荣素来喜爱这个聪颖勤奋的外孙,对此事自是极为上心。

这次趁着景衡来京,他特意在府中备下了一场规格甚高、却不失雅致的家宴。

所请陪客,皆是朝中与他交情深厚、且能在此事上说得上话的重量人物:

内阁辅兼吏部尚书、太子太师李时言李阁老,户部尚书杜溥杜阁老,以及刑部侍郎杨岐山。

其中,尤以门生故旧遍布天下、掌握选考功之权的李辅李阁老为重中之重。

若能得他青眼,收列门墙,对景衡未来的仕途将是莫大助益。

宴席设于赵府花厅,布置清雅。

宾主落座后,先是寻常寒暄,问候家中长辈、扬州风物。

林正海举止得体,代兄嫂向赵老爷子表达了深切惦念与孝敬之意。

林景衡则侍立在二老爷身后半步,姿态恭谨,垂眸敛目,只在被问话时才温言应答,言行举止极合规矩,显露出良好的家教。

席间,几位重臣与二老爷林正海、大公子林景衡相谈甚欢。

酒过三巡,赵士荣见时机成熟,便不着痕迹地将话题引向学问之道。

继而问起景衡近日所读何书,有何心得。

景衡闻声,上前一步,向席间诸位长辈躬身行礼后,才从容不迫地谈起自己对《大学衍义》、《资治通鉴》等典籍的理解。

他言语清晰,引据得当,既展现了扎实的学问功底,又不失年轻士子应有的锐气与思考,并非一味死记硬背。

李阁老一直静坐聆听,手中轻捻胡须,目光温和却隐含审视。

他侍奉过先帝,历经朝堂风云,最是看重年轻人的心性与潜质。

见景衡应对自如,不卑不亢,心下先有了两分赞许。

赵士荣看在眼里,心知这拜师之事,已有了七八分眉目。

李阁老也听说过扬州林府大公子素有“神童”之名,学问扎实。

他饶有兴趣地有了当场考较景衡的心思。

待景衡言毕,李阁老方缓缓开口,声音沉稳:“方才听世翁言,你于经史子集皆有所涉猎。

老夫便考你一考,《论语》有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此句当作何解?于今日时务,又有何启迪?”

景衡神色一凛,再次恭敬行礼,略作沉吟,便朗声答道:“回阁老话。

此句乃夫子阐明为政之根本在于德行。

治理国家要依靠德行,如同北极星居于中心,群星自然环绕。

用于今时,学生以为,为君为官者,当先正己修身,以德服人,方能令百姓归心,政令畅通。

上行下效,官清则民安。

譬如地方官员,若自身清廉公正,则治下百姓自然信服,法令推行亦易。

德政所致,天下归心。”

李阁老微微颔,不置可否,继而抛出一个更涉实务的难题:

“江南乃国家财赋重地,盐课、漕运尤为紧要。

若他日派你往江南为官,当如何平衡税赋征收与民生休养?”

此题已远寻常经义范围,直指现实政务。

席间众人皆屏息,看向林景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