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荆棘花藤 > 第368章 我妈把针别在了围巾里(第2页)

第368章 我妈把针别在了围巾里(第2页)

从那天起,她开始每天戴着它出门。

无论阴晴,无论冷暖。风吹起一角,蓝线若隐若现,针始终静默。

观众渐渐注意到这个细节。

有人悄悄拍照,有人说她“有种病态的浪漫”。

但她不在乎。

她只知道,每当手指无意间碰到那根针,心口的荆棘就会轻轻颤动,不再只是疼痛,而是像回应某种遥远的共鸣。

有一次排练间隙,她靠在镜前闭目养神,忽然听见身后细微的窸窣声。

回头一看,周慧敏不知何时进了剧场,正站在展台前,盯着那条围巾。

她伸出手,却没有碰,只是悬在半空,指尖微微抖动,像在数那根针的距离。

林野没出声。

她看着母亲的手缓缓落下,最终轻轻摸了摸自己垂在腕上的那一截围巾末端——动作极轻,如同幼年她高烧退去后,母亲第一次敢碰她额头的温度。

那一刻,她忽然懂了。

母亲不是怕她被针扎。

她是怕这根针所代表的东西——那份说不出口的担忧、那点残存的守护意志、那段被岁月磨钝却仍未熄灭的牵挂——被人当成无用之物,随手丢弃。

所以她把它缝进最常使用的围巾里。

所以她让它存在,哪怕以伤害的方式。

几天后,江予安整理展品归档,在收起围巾时,目光无意间落在针尾缠绕的蓝线上。

他轻轻捻起线头,对着光看了许久。

那材质很特别,不是普通缝纫线,略带丝感,边缘有手工搓捻的毛糙。

他记得曾在某处见过类似的布条——就在周慧敏随身携带的小布包里,夹着一把旧剪刀,刀柄上缠着一圈褪色蓝布。

但他没说话。

只是小心地将围巾叠好,放进收纳盒,动作轻得像对待一封尚未拆封的遗书。

江予安把那封泛黄的战时家书复印下来时,窗外正飘着入冬后的第一场雪。

博物馆库房里暖气不足,他呵出一口白气,指尖在纸页边缘停顿片刻,才将复印件轻轻折成四折,塞进林野工作室抽屉最深处——压在她手写的演出稿底下,像埋下一粒沉默的种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知道她迟早会看见。

那根针尾缠绕的蓝线,和周慧敏小布包里剪刀柄上的布条,是同一种手工搓捻的丝棉混纺线,颜色褪得近乎灰,却仍能看出原本的湖蓝色调。

这种线早已停产,市面上难觅踪迹,而它出现在母亲随身之物上,绝非偶然。

更让江予安心头一震的是:那截线头磨损的方式,像是经年累月被手指反复摩挲、拉扯所致——不是随意剪断,而是从某件旧物上一点点拆下来的残余。

他在修复档案时见过太多类似的“闭环”:战乱中母亲藏针于衣物内衬,只为让孩子在寒夜里能自己缝补;父亲把药片裹进糖纸,怕孩子拒吃苦味;老人把房产证缝进枕头芯,临终前谁也不说……这些不说出口的守护,往往以“伤害”或“怪癖”的面目被误解多年,直到某一天,某个细节突然被人读懂。

他不想点破,怕惊扰这份迟来的传递。可他又不能什么都不做。

于是他选了那封信——一位母亲写给前线儿子的只言片语:“我缝了三双袜子,每双都藏了根针,万一他冷,能自己补。”没有抒情,没有叮嘱,只有这句平淡如水的话,却让江予安在暗房里站了许久,耳机里播放的旧录音嗡嗡作响,仿佛有无数未尽之语在电流中低泣。

几天后,一场暴雨突袭城市。

林野是在深夜惊醒的。

梦境太清晰:她的蓝围巾悬在风雨交加的夜空,针尖滴下血珠,每一滴落地便化作一根蓝线,纵横交错,织成一张巨大的网,接住了所有她记不清面容的孩子——他们从高楼坠落,从教室窗口跳下,从父母咆哮声中逃出,一个个跌进那张柔软而坚韧的网里,不再摔碎。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