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里只剩下两个人粗重的喘气声。
同样要命的一幕,
也在城南的缝纫机厂上演。
……
缝纫机厂的王厂长,
对着一台半成品样机直叹气。
“又是凸轮轴和连杆的公差问题?”
技术科长满头是汗。
“是,王厂长。林工的设计太吓人了。”
“要求机件的运转间隙不能过oo毫米。”
“咱们厂最好的老师傅,眼睛都快看瞎了。”
“用最好的车床,手都磨出泡,也只能做到oo毫米。”
“装上去一开机,转快一点就卡死,跳线!”
王厂长看着那几根报废的凸轮轴,
心疼得直抽抽。
那可都是上好的合金钢啊!
“唉,光有神仙图纸,
咱们这凡人的家伙事跟不上啊。”
两个厂子遇到的天大难题,
很快变成两份报告。
一模一样的“请求技术支援”报告。
摆在了部委大院,大领导的办公桌上。
他看着报告,眉头一挑。
“设计没问题,是卡在材料和工艺上。”
他自言自语。
这不奇怪,这就是国家工业的现状。
底子太薄,很多好东西想得到,做不到。
秘书在一旁小声提议:
“长,要不要组织专家组?”
“专家组?”
大领导摇摇头,忽然就笑了。
“放眼全国现在哪还有比那个年轻人更厉害的专家?”
他想到了林卫国。
那个不光懂设计还懂材料的年轻人。
解铃还须系铃人。
这事,还得他来。
大领导拿起桌上的电话,
直接摇到了红星轧钢厂。
……
杨厂长正坐在办公室里,
美滋滋地看淬火新工艺的生产简报。
废品率直线往下掉,
钢材性能蹭蹭往上涨。
厂里的生产效益,
眼瞅着就要上一个大台阶。
他心里对林卫国是越看越顺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