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回到家,张小夏跟家人说了自己买铺子的事情。
惊的王凤英差点没从凳子上掉下去。
她抖着声音问:“o多两的铺子说买就买了?”
张小夏点头。
“天,那得买多少碗猪杂饭还没挣回来。”
“陆公子的铺子也不是长久之计,地方也太小了,摆两张桌子人都走不开,不适合做吃食,我买的这间铺子里外加起来摆七八张桌子都行,后面还带住的地方。而且位置够了,我们也能带着做些别的东西。
兰花姐住在铺子里,猪杂饭可以晌午和晚上都卖,再带些卤味、熏鱼,再过不到一个月荷塘里的嫩莲子也该上市,到时候几个酒楼供一些,铺子里也可以卖。我再想点别的。”
有很多东西可以做,可是人手不够,摊子也铺的太大了,马上干旱天灾,她还是想以基本的吃食为主。
最好以红薯为依托,她想做酸辣粉,家里今年种了不少红薯,肯定吃不完,再加上村里的,够用了。
货源是个问题,目前清水镇粮行掌柜和客如云的主家肯定有货源,县太爷也有,陆寒野肯定知道,如果他肯帮忙带,她能省不少钱。
不然只能在粮行掌柜那里买。
吃食小本买卖,能省一点是一点。
“说是这么说,别搞的太累。”张老头说。
“不累,有钱挣累什么,具体的事情还是二嫂跟她妹妹去做,我只动动嘴皮子。”
“放心吧,小妹,我妹妹虽然有些胆小,但做事绝对是把好手,胆小多练练就行了,我现在嗓门都比以前大了不少。”
“确实。”王凤英笑,“老二家的现在有时候嗓门大的我都害怕。”
于翠翠不好意思的笑了。
晌午忙的时候,恨不得多长几只手,哪顾得上这里那里。
晚上张小夏进空间泡了个澡,照镜子时现脸上的胎记几乎已经看不见了,皮肤吹弹可破,自己摸着都爱不释手。
妥妥一个大美人儿。
身材也好的不得了。
欣赏了一会,她找出化妆品在原来胎记的位置描了一遍,以前样子在还好描些,现在快淡没了,越来越难画。
空间里现在已经是欣欣向荣,几年都吃不完。
只是看着她心里就满足的不行。
提着篮子剪了些硬的荷叶,洗干净晾着,回头铺子里包东西用得上。
菌子采摘一波,晒干放着。
还是要再找时间进趟山。
因为买了新铺子,老张头说什么要去镇上看看。
一大早就起来了,把地里的活忙活完。
出前,张小夏让她爹先去了趟李子村。
李老伯正在荷塘边上编着竹筐,见他们来,放下活计:“小夏姑娘来瞧荷塘吗?这几日荷叶长得正好。”
张小夏挨着竹筐坐下,指尖捻了捻筐沿的竹篾,“我来是想跟您说一下,荷叶您每天采些,别一次摘净了,留着慢慢长,往后裹东西、晒干货都用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