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三从四德by > 麻与棉(第1页)

麻与棉(第1页)

麻与棉

里正娘子李红英目光如炬,缓缓扫过被“四口之家”惊得魂不守舍的衆人。

最终定格在陈谷雨身上,带着几分审度的深意。

她面上不显,心中却已掀起波澜:这陈谷雨果然与衆不同,规矩礼教在她眼中竟似无物。若不是怕官府收地,只怕连这十亩良田还懒怠打理呢,哪还会费心谋划什麽粮麻之事?

她未评说那惊世之言,只将话头引回正题,声沉而威,恰似为衆人剖解《田亩律》的深意。

“谷雨丫头。”

这一声打破了凝滞的气氛。

“你方才说主粮六亩,菜地一亩,牧草一亩,柴林半亩,共八亩半。馀下一亩半良田,作何打算?”

陈谷雨定神敛心,略一躬身,恭声道:“正欲请教里正娘子。馀下一亩半,可否栽种经济之物?譬如……麻?”

“麻?”李红英眉头未展,眼中却掠过一丝了然,“你倒想到了正途。”

她环视衆人,声若洪钟,既说给陈谷雨,亦道与四邻:

“《大周田亩律》有载:‘永业田中,主粮未足七成者,须以麻丶桑丶棉丶茶等物补纳赋税,或折银钱抵数。’”

她话音一顿,目光愈锐:“你主粮仅六成,不足七成。馀下的一亩半要麽补种主粮,要麽就种这些能换钱丶顶税之物!”

“为何是麻?”她自问自答,“因麻最贱丶最易活丶不挑地!织出的麻布虽糙,却是庄户人蔽体之本!更紧要的是——”

她声气一重:“官仓收麻!按品论价,可直接抵税!那一亩半地,好生经营,産出剥皮沤制,换得的银钱正好填上赋税缺口,或有馀钱应付杂捐!”

“桑?”

她摇头,“这地界桑树长不好,虫害多,养蚕是精细活,非世家大户折腾不起。”

“棉?”陈谷雨追问道。

李红英脸上掠过一丝几不可察的涩意。

“那是好东西,暖和细腻。但棉种价高!北地天寒,寻常棉种难越冬,须得南来的面种,价昂不说,伺候起来比主粮更费神,怕冻怕旱怕虫!一亩收成,除去本钱损耗,未必强过老实种粮。官仓也不收棉抵税,须得自行寻牙行发卖,麻烦得很!李家坳乃至整个北川县,除却几家地主略种些自用,谁碰这个?不划算!”

她最终定言:“这一亩半,种麻!最稳妥丶最省心,也最合律法!可听明白了?”

“明白了,谢里正娘子指点。”陈谷雨恭顺应下,容色静默。

麻布粗砺刺肤,她前世只在最低等的仆役身上见过。

但里正娘子字字在理,种麻确是眼下最踏实的选择。

可她心中那点对“棉”的念想,未曾熄灭。

温暖柔软的棉布,轻匀耐寒的棉絮……那才是“衣食无忧”中“衣”的体面。

她似是随口又问:“里正娘子,不知附近……何处可寻得那南方的棉种?”

李红英诧然瞥她一眼,似未料到她仍惦念这不着边际之物,摆手道:

“莫想了!这穷乡僻壤,见都少见!镇上粮铺或偶有南来杂货商带货,但价高且真僞难辨,纵有种子也未必种得活。安安分分种麻罢!”

陈谷雨未再多言,只默默记下“镇上粮铺”丶“南边杂货商”几字。

里正娘子又肃容训诫几句“勤耕不辍”丶“莫负地恩”,便领着仍神魂恍惚的三姑婆与一衆心思各异的乡人离去。

喧嚷的小院终归宁静,唯馀堆满角落的粮种与半扇猪肉散发着丰饶之气,竈边还有沉默整理粟米的谢晚舟。

陈谷雨合上门,隔去外界残存的窥探。

她走至谢晚舟身畔,自然出手相助,将米袋一一码齐。

竈膛馀烬暖意依稀。

“妻主。”谢晚舟忽低声开口,音色微涩。

他仍垂着眼,长睫掩下神情,只执起一空布囊,徐徐折着,宛若闲谈般说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