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老宅庭院里的桂花谢了,空气中还隐约残留着甜香。沈砚舟的身体在家人悉心照料下日渐好转,但医生仍嘱咐要避免劳累。于是,他开始寻找一些安静的活动与孙辈们分享。
一个雨后的下午,他从书房找出那副久未动用的象棋。棋子是上好的黄杨木所制,因年代久远而泛着温润的光泽。星澜好奇地凑过来,小手轻轻抚摸棋子上的刻字。
“爷爷,这是什么?”
“这是象棋。”沈砚舟将棋子一一摆好,“来,爷爷教你。”
起初,星澜只是被棋子的精致所吸引。但很快,她对象棋本身产生了浓厚兴趣。沈砚舟从最基本的走法教起,“马走日,象走田”,小姑娘学得认真,时不时提出各种问题。
“为什么兵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为什么将和帅不能见面?”
这些问题让沈砚舟颇感惊喜。他不仅讲解规则,还解释背后的道理:“兵勇往直前,象征着军人的勇气;将帅不相见,体现着运筹帷幄的智慧。”
令所有人意外的是,星澜对象棋展现出惊人的天赋。不出半月,她已经能与爷爷对弈数回合。更难得的是,她下棋时的专注与沉稳,完全不像个六岁的孩子。
“将军!”某天对弈时,星澜突然走出一步妙棋。
沈砚舟先是一愣,随即开怀大笑:“好!这一步走得妙!”
映真闻声而来,看到棋盘上的局势,不禁惊讶:“澜澜,你这是怎么想到的?”
星澜歪着头想了想:“就像爷爷说的,要看得远一点。”
这句话让沈砚舟深感欣慰。他意识到,下棋不仅是娱乐,更是培养孩子们思维能力的绝佳方式。
受此启,他开始因材施教,为每个孩子设计不同的“课程”。
对活泼好动的思源,他教的是围棋。“围棋讲究布局,能培养耐心和全局观。”他握着思源的小手,教他如何落子,“每一颗棋子都很重要,就像团队里的每个人。”
起初,思源总是急着吃对方的棋子。但慢慢地,他开始懂得布局的重要性,学会了为长远打算。
对安静细致的思泉,沈砚舟选择教他国际象棋。“国际象棋每个棋子都有独特的走法,需要细心观察。”他现思泉特别擅长记住各种棋子的移动规则,常常能看出别人忽略的细节。
最令人惊喜的是,三种不同的棋类竟成了连接三个孩子的纽带。每天下午,他们会在院子里摆开三种棋局,轮流切磋。星澜会指导思源下象棋,思源会陪思泉下围棋,思泉则会与姐姐对弈国际象棋。
“我们家的‘三国演义’。”星宇看到这一幕,忍不住打趣。
但沈砚舟看得更深:“他们在互相学习中,懂得了尊重差异,学会了取长补短。”
十月的一个周末,沈砚舟提议举办一场家庭棋赛。消息一出,不仅孩子们跃跃欲试,连大人们也来了兴致。
比赛当天,院子里摆开了三张棋桌。最引人注目的是星澜与陆远航的象棋对局。军人出身的陆远航攻势凌厉,而星澜则沉着应对,巧妙地化解了一次次进攻。
“姑姑父的棋像暴雨,”赛后星澜如此评价,“而爷爷教的棋像溪流,慢慢渗透。”
这句点评让陆远航又惊又喜:“我们澜澜将来不得了。”
思源与沈玥的围棋对局则充满欢声笑语。思源每下一步都要解释半天,仿佛在讲述一个故事:“我下这里,是要建一座桥”
最安静的是思泉与星宇的国际象棋对局。父子二人沉默对弈,却在进行着激烈的思维交锋。最终,思泉用一个精妙的双车杀法赢得了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