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阳光透过研究所会议室的落地窗,在林溪面前的资料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她正在审阅“青年科学家培养计划”的最终方案,这是她近期重点推动的项目。
“批资助名单已经确定,”助理小李汇报,“涵盖了材料科学、生物科技、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特别向女性和偏远地区申请者倾斜。”林溪满意地点头:“很好。科学需要多元视角,越多的声音越能推动进步。”
这时,她的手机震动了一下——是幼儿园老师来的消息:星宇在科学展示活动中得了第一名。林溪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危机过后,这些平凡的喜悦显得格外珍贵。
下班后,林溪特意去玩具店买了星宇心心念念的天文望远镜作为奖励。回到家,孩子兴奋地扑过来:“妈妈!我的火箭模型飞得最高!”小沈玥也咿呀着爬过来,手里抓着哥哥的奖状。
晚餐时,全家为星宇庆祝。沈砚舟甚至提前回家,亲自下厨做了儿子最爱吃的红烧排骨。“爸爸,我长大后要造真正的火箭!”星宇宣布,“带爸爸妈妈和妹妹去月亮上玩!”沈砚舟笑着与妻子碰杯:“那我们等着了。”
睡前,林溪陪星宇组装望远镜。孩子专注的神情让她想起自己的童年。“妈妈,星星为什么有的亮有的暗?”星宇突然问。“就像人一样,各有各的光芒。”林溪温柔地解释,“重要的是出自己的光。”
这句话后来被星宇写在了科学作业里,老师特意消息称赞教育有方。
周末,青年科学家计划的次交流会在产业园举行。林溪特意带着星宇和小沈玥参加,让孩子们感受科学氛围。
令人惊喜的是,一位来自西部地区的女科学家带来了一个创新项目:利用林溪团队的新材料开低成本净水装置,解决偏远地区的饮水问题。“您的材料在吸附污染物方面表现出色,”年轻科学家激动地说,“我们已经在小规模测试中取得了成功。”
林溪当即决定额外提供资金支持这个项目。交流会结束后,她特意邀请这位名叫阿孜古丽的科学家共进晚餐。
餐桌上,阿孜古丽讲述了自己的故事:生长在缺水地区,从小立志解决饮水问题,靠助学贷款完成学业“现在我想回去帮助家乡,”她说,“让孩子们不用再走几公里去打水。”
星宇听得入神,突然问:“姐姐,我能帮你做点什么吗?”阿孜古丽感动地摸摸他的头:“等你长大了,来西部帮姐姐好不好?”“现在就可以!”星宇跑回房间,拿出自己的储钱罐,“这是我的零花钱,给买材料。”
这个单纯的举动让所有大人动容。林溪和沈砚舟相视一笑,看到了儿子心中的善良种子正在芽。
随着青年科学家计划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创新项目涌现。林溪调整工作模式,将更多时间用在指导年轻科研人员上。
“您不必事事亲力亲为,”助理小李担心她太劳累,“可以放手让团队去做。”林溪摇头:“培养人才是最重要的投资。今天的指导可能催生明天的突破。”
她特别注重科研伦理的教育,每次开会都会强调:“技术是工具,重要的是用它来做什么。”这个理念逐渐成为产业园的文化核心。
四月,云川区举办“科技向善”创新大赛。令人惊喜的是,星宇的幼儿园也组队参加,展示了一个利用新材料制作的简易净水模型。
比赛当天,林溪和沈砚舟全程观看。当星宇穿着小小的实验服,认真地解释原理时,台下响起阵阵掌声。“这个模型可以净化雨水,”孩子一本正经地说,“帮助喝不到干净水的小朋友。”
最终,幼儿园项目获得“特别创新奖”。评委主席感慨道:“最重要的不是技术复杂度,而是解决问题的初心。”
赛后,星宇做出一个决定:将奖金全部捐给阿孜古丽的项目。“妹妹也同意,”他抱着小沈玥,“她说‘好’!”小沈玥咿呀着点头,仿佛真的在表达支持。
这个举动被媒体报道后,引了意想不到的连锁反应:多家企业主动联系要求捐助,青年科学家计划的申请人数激增,甚至引起了国际组织的关注。
“你儿子成了最好的代言人。”沈砚舟骄傲地对妻子说。林溪却有些担忧:“我不想让他太早曝光在聚光灯下。”“放心,”沈砚舟握住她的手,“我们会保护好他的纯真。”
他们决定将捐款管理规范化,成立“星火基金”,专门支持儿童科技教育和小型民生项目。星宇作为“最小顾问”,有权参与项目选择。
第一个受益的是西部一所小学的科技教室。当收到孩子们来的感谢视频时,星宇看得目不转睛:“妈妈,他们也有望远镜了!”视频中,少数民族孩子们用新设备观察星空,眼中闪着好奇的光芒。
“这就是星火相传。”林溪轻声对丈夫说。沈砚舟点头:“一点火花,可以燎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随着基金影响力扩大,林溪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平衡科研、管理和家庭。有时加班晚了,回家只能看到孩子们熟睡的脸庞。
一天深夜,她现星宇房间还亮着灯。推门进去,孩子正对着望远镜观察星空。“妈妈,我在找最亮的星星,”星宇小声说,“想送给阿孜古丽姐姐的村子。”林溪心中一暖,坐下来陪儿子一起观察。这一刻,她明白了什么是真正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