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1937年几月几日 > 第39章 兵临城下布棋局暗线先探县城防(第1页)

第39章 兵临城下布棋局暗线先探县城防(第1页)

(一)

南关的晒谷场上,新缴获的武器堆成了小山。九二式重机枪被擦拭得锃亮,枪管在阳光下泛着冷光,旁边码着整整齐齐的弹药箱,木箱上的日文“军用”字样被队员们用刀划得乱七八糟。李明远踩着木凳,站在谷堆上清点人数——经过黑风口一战,队伍又扩充了三十多人,有从炮楼解救的百姓,也有主动来参军的青年,个个眼神里都燃着劲。

“张猛!”李明远喊了一声,正在给歪把子机枪换弹匣的张猛立刻直起身,手里还攥着沾满机油的抹布。“你带一队,把黑风口缴获的粮食分下去,重点给军属和受伤的百姓送过去。”

“二柱子!”胳膊缠着绷带的二柱子从人群里挤出来,怀里抱着刚修好的破甲棍,棍头新焊了块铁轨钢,沉甸甸的。“你带三个弟兄,去县城周边侦查,摸清楚城门的换岗时间、鬼子巡逻路线,特别是宪兵队的位置——记着,别硬碰硬,天黑前回来。”

“赵铁匠!”蹲在角落锻打刺刀的赵铁匠抬起头,左手的断指处缠着厚布,铁砧上的红热钢条正冒着白烟。“把那挺九二式重机枪拆了,零件分类装好,咱暂时带不动,先藏在山神庙的地窖里,用的时候再取。”

吩咐完这些,他跳下谷堆,走到晒谷场边缘的石头旁,那里蹲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正是从黑风口炮楼救出来的孩子,名叫狗剩。狗剩手里攥着根木炭,在地上画着歪歪扭扭的炮楼,见李明远过来,赶紧站起来,把木炭往背后藏。

“画得不错。”李明远笑着蹲下来,指着地上的画,“这炮楼的楼梯画反了,应该在西侧,你画成东侧了。”狗剩红着脸挠挠头,李明远却从怀里掏出个小本子,“给,把你记得的县城里的炮楼位置都画下来,越详细越好。”

狗剩眼睛一亮,接过本子和木炭,趴在石头上画起来。他爹曾是县城的泥瓦匠,带着他给鬼子修过炮楼,对城里的布防门儿清。笔尖划过纸页的“沙沙”声里,县城的轮廓渐渐清晰——东门有两座炮楼,守着通往黑风口的路;西门是粮仓,驻着一个小队的鬼子;南门靠近宪兵队,戒备最严;北门是护城河,只有一座吊桥,平时很少开。

“这是啥?”李明远指着画里一个被圈起来的院子,狗剩笔下的院子有高高的围墙,门口画着两个交叉的枪。“是维持会会长的宅院,”狗剩压低声音,“我爹说,那里的地窖通着鬼子的军火库,有暗道。”

李明远的手指在那处画了个圈,眼里闪过精光。

(二)

日头偏西时,二柱子带着侦查队员回来了。他肩上扛着个麻袋,一进门就嚷嚷:“连长,你猜咱摸着啥好东西了?”麻袋解开,滚出三个铁皮罐头,还有个小巧的望远镜——是从县城外巡逻的伪军身上“借”来的。

“说正事。”李明远接过望远镜,镜片里映出远处的山影,清晰得连松树的枝桠都看得见。

二柱子抹了把脸,正经起来:“东门换岗是寅时和申时,各换一次,每次换岗有十分钟空档,只有两个鬼子带着五个伪军;西门的粮仓有铁丝网,巡逻队每刻钟走一趟,墙角有棵老槐树,能爬上去;南门最麻烦,宪兵队的狼狗厉害得很,隔着五十步就能闻见生人味;北门的吊桥晚上亥时就收,守桥的是两个老鬼子,爱喝酒,半夜总在桥楼里打盹。”

他从怀里掏出张草图,上面用歪歪扭扭的线条标着路线:“还有个现,县城里的伪军队长王秃子,每天傍晚都要去城南的‘醉春楼’,带两个卫兵,枪都揣在腰里不掏出来。”

“王秃子?”李明远想起被放走的王麻子,“是王麻子的表哥?”

“正是!”二柱子拍大腿,“这货贪财得很,听说跟维持会会长不对付,总想着自己捞好处。”

李明远手指敲着桌子,忽然笑了:“看来,得给王秃子送份‘大礼’。”

(三)

三更天的县城,城墙根的阴影里窜过三个黑影。李明远带着张猛和狗剩,借着月光往南门摸去。狗剩熟悉城里的路,在前面带路,脚步轻得像猫,手里还攥着把短铳——是李明远特意给他的,说是“壮胆”。

“前面就是醉春楼。”狗剩指着巷子尽头的红灯笼,灯笼下的门脸挂着“客满”的木牌,隐约有划拳声传来。李明远示意张猛在巷口警戒,自己跟着狗剩绕到后门,后门虚掩着,门缝里漏出酒气。

两人刚摸进去,就听见厢房里传来王秃子的声音:“他娘的,会长那老东西又吞了三成粮,当老子不知道?”另一个声音谄媚道:“队长息怒,等咱跟皇军多要点好处,迟早比他风光。”

李明远使了个眼色,狗剩从怀里掏出个纸包,里面是从黑风口缴获的金条——是松井准备送给上司的“孝敬”。他把纸包从窗缝塞进去,轻轻敲了三下窗户,拉着李明远躲到廊柱后。

厢房里的声音停了,很快传来窸窸窣窣的响动,王秃子举着油灯走到窗边,捡起纸包打开,倒抽一口凉气:“金条!哪来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王队长若想财,明晚三更,北门吊桥见。”李明远的声音从暗处传来,不大却清晰,“带上你最信得过的弟兄,别耍花样。”

说完,他拉着狗剩就走,身后传来王秃子的惊呼声:“谁?站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