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1937年几月几日 > 第50章 血火决战惊变局锐师西向谋远图(第2页)

第50章 血火决战惊变局锐师西向谋远图(第2页)

“撤吧,司令。”赵刚用短枪撑着身体,眼泪混着泥水往下流,“再守下去,这点人也要拼光了。”

李明远望着对岸日军阵地上飘扬的太阳旗,又回头看了看幸存的战士们,嘴唇咬出了血。他知道,赵刚说的是实话。没有了“铁扫帚”的火力网,没有了足够的火箭筒,甚至连弹药都快耗尽了,根本挡不住日军的下一次冲锋。更可怕的是海军航空兵——他们能随时再来,而自己没有任何反制手段。

“下令,交替掩护撤退。”李明远的声音干涩得像砂纸摩擦,“让重伤员先走地道,轻伤员和能战斗的断后,尽量多带些武器零件。”

撤退比进攻难百倍。日军的追兵紧咬不放,幸存的战士们边打边退,用仅剩的火箭筒和手榴弹迟滞敌人。有个十六岁的小兵,抱着最后一颗炸药包冲进日军群里,拉燃引信时还喊着“娘,我报仇了”,爆炸声过后,只留下一片染红的泥水。

天黑时,队伍撤到了二十里外的二道岗。清点人数,能战斗的只剩七万,重伤员三万多,弹药只剩不足三成,连周先生视若珍宝的几台车床,也在轰炸中被炸成了废铁。

四、油灯下的决断:西向晋省的远谋

二道岗的破庙里,油灯忽明忽暗,映着李明远、赵刚、周先生、林晓棠和几个核心干部的脸。地上摊着张残缺的地图,晋省的位置被红笔画了个圈。

“不能再留在冀中了。”李明远的声音低沉却坚定,“日军有海军航空兵,我们没有防空武器,他们能随时炸垮我们的阵地、仓库、甚至兵工厂。这里地势平坦,无险可守,硬拼就是自取灭亡。”

周先生摸着怀里用油布包好的图纸,咳嗽着说:“晋省多山,五台山、吕梁山都是天然屏障,日军的海军飞机航程有限,深入内陆后很难再像今天这样肆无忌惮。而且……”他顿了顿,眼神亮了起来,“那里有大同煤矿,有太原兵工厂的底子。”

“太原兵工厂不是在鬼子手里吗?”赵刚皱着眉问,他的腿上刚敷了药,疼得额头冒汗。

“是在鬼子手里,但总有法子拿回来。”周先生展开一张草图,上面画着兵工厂的布局,“我在北平读书时,去过太原兵工厂实习,那里的设备是德国造的,虽然被鬼子拆了不少,但核心的镗床、熔炉还在。只要有煤矿,有设备,咱就能重造武器,甚至造重炮、高射炮。”

林晓棠扶着门框,声音还有些颤:“伤员们怎么办?往晋省的路都是山路,抬着担架走不动。”

“必须分兵。”李明远在地图上划了条线,“大部分伤员和百姓留在冀中,分散到各村地道里,由地方游击队掩护,能藏就藏,能躲就躲。我们带能战斗的七万部队,分两路走,一路佯攻吸引鬼子注意,另一路……”他指着地图上的一个箭头,“派一支精锐,几千人就够,轻装简行,直奔晋省,先和那里的游击队汇合,摸清情况,为大部队开辟落脚点。”

赵刚猛地坐直身体:“我去!给我五千人,保证把路趟开!”

“你伤太重,不能去。”李明远按住他的肩膀,看向王铁柱,“铁柱,你带火箭筒小组剩下的人,再从各营挑些枪法准、懂爆破的,组成‘西征锐士营’,五千人,只带轻便武器和兵工厂的核心图纸,十天内必须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王铁柱“啪”地立正,脸上的泥污遮不住眼里的光:“保证完成任务!到了晋省,先摸清楚太原兵工厂的情况,等大部队来了,咱就把它拿下来!”

周先生从怀里掏出个油布包,塞给王铁柱:“这里面是重炮和高射炮的图纸,还有炼钢的配方,比我的命还重要。到了晋省,找个安全地方藏好,等我过去。”

李明远最后叮嘱:“记住,你们的任务不是打仗,是开路。避开日军主力,多跟当地老乡打听,遇到游击队就亮明身份。晋省的煤矿和兵工厂,是咱东山再起的本钱,一定要守住这个念想。”

五、星夜西行:锐士营的征程

三天后,二道岗的村口,五千名“西征锐士营”的战士集合完毕。他们穿着最耐磨的军装,背着最精良的武器——两具完好的火箭筒,五挺“铁扫帚”,还有周先生连夜赶制的十颗改良型炸药包。王铁柱站在队伍前,手里攥着那张晋省地图,油布包贴在胸口,像揣着一团火。

“弟兄们,”王铁柱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里,“咱不是逃兵,是先锋队。李司令说了,晋省有煤矿,有兵工厂,等咱站稳脚跟,就能造出打飞机、打坦克的家伙,总有一天杀回冀中,为牺牲的弟兄报仇!”

“报仇!报仇!”五千人的吼声震得村口的老槐树落了叶。

李明远站在土坡上,看着队伍消失在西去的山道里,手里的望远镜微微颤抖。赵刚拄着拐杖站在他身边,低声说:“他们会成功的。”

“会的。”李明远望着西边的夜空,那里有颗亮星格外显眼,“晋省的山硬,煤矿的火烈,太原兵工厂的机器,会帮咱把失去的都夺回来。”

锐士营的脚步很快,他们避开大路走山道,白天藏在山洞里,晚上借着月光行军。遇到小股日军就绕开,遇到伪军就抓舌头问清路况。王铁柱把周先生给的图纸分成十份,让十个骨干分别带着,就算有人牺牲,图纸也能保住。

第七天夜里,他们翻过太行山的隘口,进入晋省地界。山风里带着煤烟的味道,远处的山坳里隐约有灯光——那是日军的煤矿据点。王铁柱举起望远镜,低声说:“看到了吗?那就是咱的目标。等大部队来了,先把这煤矿拿下来,再一步步往太原去。”

战士们趴在山头上,望着远处的灯光,眼里重新燃起了火。他们知道,身后是沦陷的冀中,身前是未知的晋省,但只要脚步不停,希望就不会灭。这支五千人的锐士营,像一把锋利的楔子,钉进了晋省的群山里,为后续的战略转移,劈开了一道通往新生的缝隙。而滹沱河畔的血与火,终将化作晋省山坳里的钢与铁,在未来的某一天,重新燃起复仇的烈焰。

喜欢年的日子请大家收藏:dududu年的日子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