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大清我是雍正 > 第114章 兰馨 品牌的推广(第1页)

第114章 兰馨 品牌的推广(第1页)

雍正八年七月中旬,京城的暑气正盛,瑞祥号门口却排起了长队——自打赢价格战后,来买兰馨丝巾、香膏的客人比往日多了三倍,可柜台后的伙计却现个棘手问题:常有客人指着货架上的香皂问“这是兰馨皂吗?”,还有人拿着街角买的“馨兰皂”来质问“为啥你们的皂比这个贵两倍?”。

王瑞把这事跟江兰说时,手里还捏着块冒牌的“馨兰皂”——皂体黑,闻着有股刺鼻的碱味,只在皂面歪歪扭扭刻了“馨兰”二字,跟自家雪白细腻、印着规整“兰馨”二字的香皂比,简直是天差地别。“江姑娘,这仿品越来越多了!昨天有个老主顾买了冒牌皂,用着皮肤痒,还来咱们这儿抱怨,说‘兰馨的东西怎么越做越差’,我跟她解释了半天,她才半信半疑。”

江兰接过冒牌皂,指尖蹭过粗糙的皂面,心里清楚症结所在:之前只顾着做产品、拼品质,却没刻意强化“兰馨”的品牌认知——多数客人只认“好看的丝巾”“好用的香皂”,却不知道这些都是“兰馨”品牌下的东西,才给了仿品可乘之机。更重要的是,随着生意拓展到江南、天津,外地客人对“兰馨”的了解更少,若不主动推广,迟早会被冒牌货搅乱市场。

“得让‘兰馨’这两个字,刻在客人心里。”江兰把冒牌皂放在桌上,眼神笃定,“一是在京城大街小巷贴海报,让来往行人都知道‘兰馨’的样子、卖什么东西;二是在《京报》上登广告,《京报》是官办报纸,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地方官员都看,能给‘兰馨’做信誉背书,让大家知道这是宫廷认可、品质靠谱的牌子。”

王瑞眼睛一亮,随即又有些犹豫:“贴海报倒是简单,可《京报》从来只登朝政、任免,没登过商户广告啊,人家能同意吗?”

“试试才知道。”江兰早有思路,“《京报》虽为官办,却也需要印刷经费,咱们登广告给费用,既能帮他们补贴开支,又能借报纸的公信力推广品牌,一举两得。而且咱们的‘兰馨’系列,本就供着后宫,还帮包衣妇女增收,符合新政民生导向,说不定官府还会支持。”

当天下午,江兰就带着春桃去了京城的画坊——她要先设计海报。画坊的李画师是京城有名的工笔画家,之前给云锦斋画过丝绸纹样,见江兰来,连忙起身迎客:“江姑娘今日来,是要画新的丝绸图案?”

“不是,是想请李画师帮我画几张海报。”江兰拿出随身的纸笔,一边画草稿一边解释,“海报要分三部分:左边画兰馨皂、香膏、丝巾的样子,得画得跟真的一样,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啥;中间写‘兰馨’两个大字,要醒目,再用小字写‘宫廷认可,品质如金’;右边写咱们的铺子地址——瑞祥号(西市街)、云锦斋(绸缎街),还有‘七天不满意可退换’的服务承诺。”

李画师拿着草稿,皱着眉说:“江姑娘,这海报的样式,跟咱们平时画的画不一样啊——以前画广告,都是只画物件,不写字,您这又画又写,还分了块,会不会太乱?”

“不会,这样才清楚。”江兰指着草稿上的产品图,“您把兰馨皂画得雪白些,上面的‘兰馨’二字要刻得清楚;丝巾要画淡青色的,上面的珍珠刺绣得亮;香膏盒要画紫檀木的,显得贵气。字要用楷体,‘兰馨’两个字用红色,其他字用黑色,这样老远就能看见。”

李画师半信半疑地答应了,江兰怕他没理解,还坐在画坊里陪了一下午,从皂体的光泽到丝巾的褶皱,一点点指导。傍晚时,第一张海报样稿画好了——淡青色的丝巾旁缀着三颗珍珠,雪白的香皂印着“兰馨”二字,紫檀木盒里的香膏泛着微光,中间“兰馨”两个红底大字格外醒目,下面一行小字“宫廷认可,七天退换”,右下角标着两个铺子地址。

江兰看着样稿,满意地点头:“就是这个样子!麻烦李画师按这个样式,画五十张,三天后我来取。”

离开画坊,江兰又去了《京报》馆。《京报》馆的主事刘大人是个五十多岁的老秀才,正对着一堆奏折副本愁——最近朝廷缩减开支,《京报》的印刷经费少了一半,连纸张都快不够用了。见江兰递上名帖,他以为是来递奏折的,没想到江兰一开口就说要登广告。

“江姑娘,《京报》是官办报纸,登的都是国家大事,哪能登商户广告?”刘大人皱着眉,把名帖推了回去。

“刘大人,我登的广告,不仅是为了商户,更是为了民生。”江兰不急不躁,把兰馨系列的事说了,“‘兰馨’供着后宫,还开了包衣妇女工坊,让七十多个妇女赚钱养家。现在街头有不少仿品,坑害百姓,我登广告,一是让大家认清楚‘兰馨’的牌子,别买着假货;二是《京报》有了广告收入,能多印些报纸,让更多人看到朝政新闻,岂不是两全其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说着,她拿出之前娴妃宫里来买丝巾的凭证,还有包衣妇女工坊的工钱账本:“您看,这是娴妃宫里的采买记录,这是妇女们的工钱账,‘兰馨’做的都是正经事,登在《京报》上,也不算辱没了报纸。”

刘大人接过凭证和账本,仔细看了看,又想起经费短缺的事,心里渐渐动了。他沉吟片刻:“登广告也可以,但不能占太多篇幅,只能登在朝政新闻后面,而且内容得经我审核。费用嘛,一个月五十两银子,你看行不行?”

“行!”江兰爽快答应,“内容我都拟好了,您看看。”她从荷包里拿出一张纸,上面写着:“兰馨系列生活用品——湖州丝绸丝巾(珍珠刺绣,七天退换)、兰馨皂(细腻无碱,清洁润肤)、兰馨护肤香膏(蜂蜜蜂蜡,保湿美白),供宫廷御用,设包衣妇女工坊,品质如金,假一赔十。购买地址:京城西市街瑞祥号、绸缎街云锦斋。”

刘大人看了,没挑出毛病——内容里提了宫廷、民生,没半句虚言,当即点头:“就按这个登,从下月初一开始,连登一个月。”

三天后,江兰去画坊取了海报,又让瑞祥号的伙计们准备了糨糊和梯子,打算第二天一早贴海报。江老实听说要贴海报,主动请缨:“兰丫头,贴海报这事交给俺!俺力气大,能爬梯子,还能跟街坊邻居说说‘兰馨’是啥,让他们别买着假货。”

江柱子正好放假回家,也笑着说:“我跟爹一起去!军营里的兄弟们也能帮着贴,咱们多贴些地方,让京城的人都知道‘兰馨’。”

第二天寅时,天还没亮,江兰就带着家人和伙计们分头贴海报。江老实带着大宝、小宝,去了西市街——西市街人多,有茶馆、酒楼、绸缎庄,是贴海报的好地方。大宝拿着糨糊,小宝拿着刷子,江老实踩着梯子,把海报贴在茶馆的墙上、酒楼的门口,贴一张就跟路过的早起商贩说:“这是‘兰馨’的海报,买丝巾、香皂就去瑞祥号,别买着冒牌货!”

江柱子带着军营的几个兄弟,去了城门——东直门、西直门、正阳门,每个城门都贴了三张海报,还跟守门的士兵说:“要是有人问‘兰馨’是啥,你们就跟他们说,是供宫里娘娘用的好东西,在西市街能买到。”

江兰和大嫂去了贵妇常去的地方——护国寺、金鱼胡同、王府井,这些地方有很多饰铺、胭脂铺,江兰把海报贴在饰铺的隔壁,跟掌柜的说:“您要是有客人问起丝巾、香膏,就指给他们看海报,咱们‘兰馨’的东西,品质靠谱。”

丫蛋也没闲着,她带着学堂的几个同学,在南城的包衣聚居区贴小海报——是江兰特意让李画师画的小尺寸海报,上面只画了丝巾和香皂,写着“兰馨,包衣姐妹的放心货”。丫蛋一边贴一边跟邻居说:“这是我姐姐的牌子,张婶、李婶都在工坊做活,你们买东西就去瑞祥号,别买假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