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了一上午,五十张海报全贴完了。江兰站在西市街的路口,看着墙上醒目的“兰馨”海报,心里满是期待——再过几天,这些海报就会被更多人看到,“兰馨”的名字,也会慢慢走进京城百姓的心里。
果然,当天下午就有效果了。有个姓孙的商贩,路过西市街时看到海报,想起昨天买了块“馨兰皂”,赶紧拿着皂去瑞祥号问:“伙计,我这皂是不是假的?海报上的‘兰馨’是俩字,我这是‘馨兰’,还刻得歪歪扭扭。”
伙计接过皂,笑着说:“孙掌柜,您这是买着冒牌货了!咱们的兰馨皂,上面的字是规整的楷体,皂体雪白,您闻闻,还有股淡淡的薰衣草香。”说着,他拿了块真的兰馨皂给孙掌柜看,孙掌柜对比了一下,懊悔地说:“原来如此!我昨天图便宜,在街角买的,用着还痒,以后我就来你们这儿买!”
第二天,《京报》上的广告也登出来了。户部的王侍郎,早上看《京报》时,看到“兰馨”的广告,想起夫人之前说瑞祥号的丝巾好,当即让管家去买两条,还特意叮嘱:“就买广告上写的湖州丝绸丝巾,要淡青色的,别买错了。”
外地官员也看到了广告。山东巡抚之前托人在京城买过兰馨皂,觉得好用,看到《京报》上的广告,知道“兰馨”还有丝巾和香膏,立刻给京城的驿卒写信,让他帮忙订五十条丝巾、三十盒香膏,送回山东给家眷用。
宫里的娴妃,听说《京报》上登了“兰馨”的广告,笑着对掌事嬷嬷说:“江兰这丫头,真是越来越会做事了!之前还有各宫的娘娘问我,哪里能买到好用的丝巾,现在看了广告,她们肯定都知道去瑞祥号买了。”她当即让嬷嬷再去买十条丝巾,赏给各宫的娘娘。
随着海报和广告的推广,“兰馨”的名声越来越响,仿品也少了很多——街头的商贩们知道“兰馨”有宫廷背书,还登了《京报》,怕惹麻烦,都不敢再卖冒牌货了。瑞祥号和云锦斋的生意,比之前更火了,每天都有新客人来,有的是看了海报来的,有的是看了《京报》广告来的,还有的是外地官员托人来订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有一次,江兰去工坊,张婶笑着跟她说:“兰丫头,昨天我家老伴去买菜,卖菜的都问他‘你家是不是在兰馨工坊做活?我看海报上写着,兰馨是包衣姐妹的放心货’,俺老伴跟他说了半天,说咱们的工坊多好,工钱多高,他都羡慕坏了!”
江王氏也说:“前几天,我去护国寺上香,有个老夫人跟我搭话,说看了海报,知道兰馨的丝巾好,问我是不是江兰的娘,我说是,她还跟我聊了半天,说以后要常去瑞祥号买东西。”
七月底,苏文清拿着账本来找江兰,笑得合不拢嘴:“江姑娘,您这推广太管用了!这个月咱们卖了三千条丝巾、一千二百套睡衣、两千盒香膏,比上个月多了五成!而且,江南裕丰号的掌柜来信,说很多江南的贵妇看了《京报》的广告,都来订咱们的东西,让咱们再一千条丝巾、五百盒香膏过去。”
王瑞也来了,手里拿着一张纸,上面记着外地的订单:“山东巡抚订了五十条丝巾、三十盒香膏,浙江知府订了三十条丝巾、二十套睡衣,还有天津的盐商,订了一百条丝巾、五十盒香膏,说要送给京城的官员。”
江兰看着账本和订单,心里满是踏实——推广品牌的目的达到了,“兰馨”不再是只在京城贵妇圈里有名的小牌子,而是成了大家都知道、都信任的高品质生活用品品牌。更重要的是,随着“兰馨”的名声越来越响,包衣妇女工坊的订单也越来越多,妇女们的工钱又涨了,张婶这个月拿了七百文,比上个月多了一百文,她笑着跟江兰说:“兰丫头,俺家现在能每天都吃上肉了,娃还能去学堂读书,都是托你的福!”
家人也为江兰高兴。江老实每天都去瑞祥号帮忙,见客人越来越多,笑着说:“兰丫头,还是你有主意!贴海报、登报纸,这么一推广,全京城的人都知道‘兰馨’了,以后再也不怕有人买假的了。”大嫂跟着刘三学管理,也学会了跟客人介绍品牌,笑着说:“现在来买东西的客人,都直接说‘要兰馨的丝巾’‘要兰馨的香膏’,再也不用咱们解释半天了。”
江柱子归队前,特意去瑞祥号看了看,见海报前围着不少人,有的在念上面的字,有的在问伙计地址,笑着对江兰说:“兰丫头,你这推广的法子,在军营里都有人说!将军还跟我们说,做事情就要像你这样,有想法、有办法,才能做成大事。”
丫蛋在学堂里,更是成了“小名人”——同学们都知道她是“兰馨”的妹妹,经常围着她问:“丫蛋,你姐姐的丝巾什么时候出新样式啊?我娘说要给我买一条。”丫蛋总是骄傲地说:“我姐姐说了,秋天就出菊花图案的,到时候我让她给你们都留一条!”
胤禛听说了“兰馨”推广的事,也召见了江兰,还看了《京报》上的广告和张贴的海报样稿。他拿起海报,指着“宫廷认可,品质如金”八个字,笑着说:“你这广告写得好,既没夸大其词,又能让百姓知道‘兰馨’的靠谱。现在京城的百姓,都知道‘兰馨’是高品质的代名词,连朕的几个弟弟,都让管家去瑞祥号买丝巾,说要送给家眷。”
苏培盛在旁边伺候,也笑着说:“皇上说得是。昨天太后宫里的嬷嬷还来跟奴才说,太后看了《京报》的广告,让她去买几盒兰馨香膏,说要给各府的诰命夫人做赏赐。江侍读这品牌推广,真是做到宫里宫外都知道了。”
江兰连忙谢恩:“能让百姓认清楚‘兰馨’,买到放心的东西,是臣的荣幸。臣只是觉得,一个好的品牌,不仅要做好产品,还要让大家知道它、信任它,这样才能走得长远。”
从养心殿出来,江兰抬头看着湛蓝的天空,心里满是感慨——她穿越到这个时代,从包衣之女做起,一步步把“兰馨”从一个小作坊的产品,做成了京城乃至外地都认可的品牌,靠的不仅是现代的产品理念,还有现代的营销思路。这次品牌推广,不仅让“兰馨”的名声更响,还让她明白,在这个时代,只要敢想敢做,用对方法,就能把现代的知识转化成实实在在的成果,既能做好生意,又能帮到百姓,还能助力新政。
晚上,江兰坐在灯下,看着桌上的《京报》广告和海报样稿,旁边放着丫蛋刚画的画——画的是瑞祥号的门口,墙上贴着“兰馨”的海报,门口排着长队,丫蛋在画旁边写着“姐姐的兰馨,大家的兰馨”。江兰拿起样稿,轻轻摸了摸上面的“兰馨”二字,心里满是温暖——这两个字,不仅是一个品牌的名字,更是她在这个时代留下的印记,是她对品质、对信誉、对民生的承诺。
窗外的月光洒进来,落在《京报》和海报样稿上,泛着柔和的光。大嫂端着一碗绿豆汤进来,放在江兰桌上,笑着说:“兰丫头,别太累了,喝碗绿豆汤解解暑。今天苏掌柜派人来送了新做的菊花图案丝巾样品,说等秋天就量产,我给你留了一条,你试试合不合身。对了,张婶刚才来说工坊的妇女们都想谢谢你,说现在订单多,工钱涨了,家里的日子越来越好过了。”
江兰接过绿豆汤,喝了一口,清甜的凉意从喉咙传到心里。她看着窗外,仿佛能看见江南的水乡里,贵妇们拿着《京报》广告,去裕丰号买兰馨的丝巾;能看见京城里,百姓们路过海报时,指着“兰馨”二字说“这是宫里认可的好牌子”;能看见包衣妇女们在工坊里认真做活,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能看见丫蛋和同学们在学堂里,拿着小海报,骄傲地跟别人说“这是我姐姐的牌子”。
这些画面,都是“兰馨”品牌带来的改变,也是她一步步走向“时代变革者”的见证。有家人的支持,有合作伙伴的信任,有百姓的认可,“兰馨”的路会越走越宽,她的路,也会越走越远。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
喜欢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请大家收藏:dududu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