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等春天再说吧书 > 等春天(第1页)

等春天(第1页)

等·春天

北京的夏天来得迅猛,空气里开始浮动着燥热的气息。迟倦作为电影文学顾问的工作进入了密集期,与易景行丶编剧团队的会议愈发频繁,常常需要逐字逐句地打磨剧本,分析人物弧光,确保每一个情节转折都服务于更深层的情感与主题表达。这项工作消耗心神,却也让她体验到一种不同于独自写作的丶集体创作的向心力。

邓朝雨的《城市星图》系列进展顺利,她在那个废弃澡堂做的第一次小型装置展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她用纤细的透明鱼线,将收集来的丶刻有模糊年代数字的老澡牌,悬吊在从顶棚窟窿投下的光柱中,澡牌缓缓旋转,在斑驳的墙壁上投下移动的丶如同日晷般的光影。她还录制了空间里的各种细微声响,混合成一段空灵的背景音。这个作品被命名为《时之浴》。

迟倦在开幕式上,看着那些在光影中浮沉的澡牌,听着那仿佛来自时间深处的回响,心中充满了对邓朝雨才华的赞叹。这个年轻女孩,正用她蓬勃的创造力,将“不可见”的时间与记忆,变得如此真切可感。

就在迟倦沉浸于这片充满活力的创作星群时,一条来自遥远轨道的丶微弱却不容忽视的引力波,悄然抵达。

是向明溪打来的电话,语气不再是往常的絮叨轻松,而是带着一种刻意压抑的担忧。

“迟倦……有件事,我觉得还是该跟你说一下。”向明溪的声音有些迟疑,“沈述白他……前几天又住院了。”

迟倦正在电脑前修改剧本意见,闻言,敲击键盘的手指骤然停下。心脏像是被一只冰冷的手轻轻攥了一下,但很快又恢复了规律的跳动。她发现自己比想象中要平静。

“情况怎麽样?”她的声音听起来很稳定。

“说是常规复查时,发现几个指标有异常波动,为了安全起见,林医生建议他住院观察几天,调整一下用药方案。”向明溪尽量把事情往轻里说,“他自己倒还挺平静的,说没什麽大感觉。但你知道的,他那种人,有事也只会自己扛着……”

“嗯。”迟倦应了一声,表示在听。她明白,对于沈述白这样的病人,所谓的“指标异常波动”和“观察几天”,背後可能意味着耐药性的出现,或病情出现了新的丶细微的变化。那看似平稳的轨道,其实始终运行在脆弱的平衡之上。

“你……要回来看看吗?”向明溪小心翼翼地问。

迟倦沉默了片刻。回去?以什麽身份?前女友?一个遥远的朋友?除了带来尴尬和无措,还能带来什麽?她无法提供医学上的帮助,而情感上的慰藉,或许早已不是他所需,甚至可能是一种负担。

“我这边工作正在关键阶段,暂时走不开。”迟倦给出了一个现实且真实的理由,也借此说服自己,“麻烦你……多帮忙留意一下。有什麽情况,随时告诉我。”

挂断电话,书房里只剩下空调运行的轻微噪音。迟倦没有立刻回到剧本上,她站起身,走到窗边。窗外是午後刺眼的阳光和蒸腾的暑气,城市在热浪中微微扭曲。

她并没有感到剧烈的痛苦或恐慌,更像是一种深沉的丶早已预料到的无力感。她与他之间,横亘着的不仅是地理的距离,更是命运本身划下的丶无法逾越的鸿沟。她在这边奋力构建着充满生机的创造性生活,而他在那边,依然要独自面对生命根基处随时可能出现的裂痕。

那天晚上,迟倦没有参与团队的线上讨论,她以身体不适为由请了假。她独自待在公寓里,没有开灯,任由暮色一点点吞噬房间。

她打开电脑,不是工作,而是点开了一个加密的文件夹,里面存着一些旧照片,和那张沈述白手绘星图的扫描件。她并没有沉溺于回忆,只是静静地看着。那些属于青春岁月的星光,早已沉淀为她内心稳固的底层结构,无法磨灭,也无需时常翻看。

然後,她做了一件许久未曾做过的事。她登录了那个几乎废弃的丶承载了他们最初简短交流的社交平台账号。他的头像依旧是默认的灰色轮廓。

她点开对话框,上一条信息,停留在近两年前,他发来的关于“星尘”的那段话。

她沉吟了很久,指尖在键盘上悬停。

最终,她没有询问病情,没有表达关心——那些都显得苍白且越界。

她只是敲下了一行字,与他分享“星尘”的方式如出一辙:

“近日观星,想起卡尔·萨根的一句话:‘我们由星尘所铸,如今知晓了这一点,就意味着我们拥有了去认识宇宙的使命和资格。’生命的形态或许脆弱,但构成我们的材料,与星辰同源。共勉。”

点击发送。

她不知道他何时会看到,甚至不确定他是否还会登录这个账号。

这更像是一种仪式,一次隔着遥远距离的丶无声的致意。不是在安慰他,而是在确认他们共同认知的某个宇宙真相——生命的壮丽与短暂,个体的渺小与构成物质的永恒。她在用他们都能理解的语言,告诉他,她知道了,她理解他所处的境地,并且,她依然在用自己的方式,履行着“认识宇宙”的使命。

发送成功後,她关闭了网页,合上了电脑。

房间里一片黑暗,只有城市的光污染在窗外映出朦胧的光晕。

她感到一种奇异的平静。

几天後,迟倦几乎已经将那个无声的致意抛诸脑後,全心投入到剧本的一场重头戏的修改中。手机提示音响起,是一条新信息。

来自那个灰色的头像。

内容同样简短,没有回应她的引用,也没有提及自身。

只有一个数学公式:

ΔS≥0

後面附着一句解释:

“热力学第二定律。孤立系统的熵永不减少。一切终将归于无序与热寂。但在那之前,局部可以出现短暂的丶高度有序的结构,比如生命,比如思想,比如……艺术。珍惜局部。”

迟倦看着屏幕,先是愣住,随即,一种深刻的理解和共鸣如同暖流般涌遍全身。

他没有谈论自己的病,没有感谢她的关心。他用一个冰冷的物理定律,回应了她关于星尘与生命使命的分享。他承认了终极的虚无,却更强调了在那宏大悲剧背景之下,局部有序结构的珍贵与短暂辉煌。

他在用他最擅长的方式,告诉她:他收到了她的致意,他理解她的想法,并且,他认同。他也在用这种方式,安慰她,或许也安慰自己——不必为必然的消逝过度悲伤,重要的是珍惜和创造这些短暂而美丽的“局部有序”。

这不涉及任何私人的情感纠葛,是两个灵魂在宇宙尺度下的丶纯粹的对话。

迟倦没有回复。

她只是将那个公式和解释,默默地记在了心里。

然後,她重新打开剧本文档,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丶混合着悲悯与坚定的力量,继续修改那个关于生命丶记忆与失去的故事。

他们依然在各自的轨道上,面对着各自的潮汐与引力。

一条轨道上,创造性的星群正在发出愈发耀眼的光芒;另一条轨道上,孤独的行星依然在寂静中,与内在的熵增对抗。

他们没有靠近,没有复合。

但这一次无声的丶跨越时空的共振,却比任何亲密接触,都更深刻地确认了彼此的存在,和他们在各自战场上,那份沉默的丶不屈的尊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