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长道:“阿松,备笔墨。”
梁琚道:“取最好的刀纸。”
“喏——”
不多时,菊娘与阿竹移了书案到外头,琬琰早在脑海里勾画了若干遍,她用漂亮的行书将刚才的话写了出来,书法就是她人一般,令人耳目一新,清风拂面,似明月皎皎,让人无法忽视。
早前一直在展露才华,仿若一只花孔雀,刚升起的涟漪消失得无影无踪,刚才那席话发人深省,令人敬佩。
众人对书法赞不绝口。
“梁兄不愧来自世外,竟培养出像梁小弟这样的奇才,吾等佩服!”
琬琰望向梁琚。
梁琚不好意思地答道:“吾兄弟得过奇遇……”
琬琰虽不知梁琚在打什么主意,但现下梁琚不缺钱,仅他的那处书铺就是日进斗金,不仅每日都在印书,庄里的造纸坊也在加紧制造纸张。
“得世外高人搭救,传授本事,学成之后方得入世。”
众人一阵唏嘘,山长得了琬琰所赠的墨宝,邀请琬琰到孔府书院当书法、丹青两门的夫子,琬琰望着梁琚。
梁琚道:“小弟想去便去罢!吾是墨家人,自来喜欢在家钻研墨家技艺。”
“多谢兄长谅解。”
琬琰成了孔府书院里唯一的女夫子,而她的书法也被挂在山长院中,惹得不少学子、夫子去鉴赏,无不对“西斋夫子”赞赏有加。
每个少年心里都有一场情梦,琬琰不仅生得美丽,还有才华,丹青、书法,诗词歌赋不一无精,一到她上课时,无论是甲班、乙班还是丙班的学子全都云聚而来,最终便是她一上课就人满为患,也至最后移到室外讲解。
她走过那么多的世界,授课的方式也与旁人不同,从书法的技巧,握笔的正确方式,再讲到如何透过书法看人,书法如人,人如书法,一个刚直的人,他的书法与定是刚直不阿。
五个夫子各写了几个字,让侍从送到琬琰处,“山长请西斋夫子点评书法。”
琬琰接过书法,“书法有五种风格,三人行,这三个字写得端方严肃,字如其人,当是山长;必有吾,这三个字写得圆润,它的主人必是行事滴水不漏,处事圆滑之人……”
她将这幅字点评完毕,侍从回去时一说,五人没有一个不佩服,果然能从不同的书法看出人品,这性子竟也说得极为相似,更重要的是那写了“必有吾”三个字的人,是书院里头名声最好的一位夫子。
以前大家还觉此人厉害,现下才晓是个性使然。
孔府书院里人才辈出,她在这里认识了当世名儒、贤士,与他们学习文学、思想、哲学等知识,琬琰学得很用心,就是琴棋书画也在这期间突飞猛进。
而她的小说《苏小妹传》从梁琚的书铺发售,引得不少文人墨客前去购买,鲁国上下的闺中娇娇们也听说西斋夫子的名头,只因夫子是整个孔府书院里唯一的女夫子,且才华不输男儿,精书法、丹青,在这两道上无人能及。
梁琚将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的制造、使用方法公布天下,第一个受益的便是孔府书院,建了自己的造纸坊、印刷坊,将书院所有夫子的作品印制成册,公开发售。
天下皆知梁琚乃是墨家巨子,而其胞妹梁琰乃是当世女丈夫、奇才,一代绘画大家、书法家、文学家。
梁家兄妹名动天下,南来北往的商旅将梁琚造出的纸,印出的书传递各方,就连玉京也听说梁琚、梁琰兄妹的名头,谁能想到,当年那对衣不裹腹的兄妹,竟是世外高人的弟子,得世外高人倾囊相授,成了大家。
琬琰的剑术水平晋级剑圣,而儒门的亦晋入文圣,若非梁琚封印此界,她都要飞升离去。
质子龙凤胎12
这日,山长召了书院最有名望的夫子、学子齐聚,拢共有十二人。
“十二年一度的诸子宴要开始了,吾昨日收到了八方盟的请柬,上头有尔们十二人的名字,邀尔们如期参赛,这不仅是孔府书院的荣耀,更属于全天下的文人学子。”
琬琰的名字也在其间,还是排在第三个位置上,上头写的是“梁西斋”,西斋是雅号,反而知她真名的人只得叫好几人,外头都唤“西斋夫子”,或是直接就是“梁西斋”,也是因他们兄妹用雅号,书院但凡有名头的夫子、学子都给自己取了雅号。
什么青柳夫子、黄坡居士、莲湖山人等,形形色色,什么样儿的都有。
“诸子宴还有半年之期,尔们多多准备。”
山长召集众人说完话,在散去前,唤了声:“西斋,这里有给尔兄长的请柬,尔给带回去。”
“多谢山长!”
琬琰接过请柬,这上头只有梁琚一个人的名字,上头写着“科学山人”,梁琚的雅号便是此,琬琰让他另换,人家将研制机关、墨家技艺的场地挂上了“科学院”,琬琰也是无语了,有人问何故,梁琚给背了一段话,听得众人云里雾里,还以为太过高深。
那就是一段佛理,偏这天下尚无僧人出现,自然就无人知道佛理。
琬琰险些没笑喷,觉得兄长也太顽皮,可众人看他一脸严肃的样子,只得夸赞名字取得好。
她将请柬递给梁琚。
梁琚扫过之后,“三年时间,造纸术、活字印刷就传遍天下,这请柬用的是厚纸,多用了纸浆压制成型,人类的智慧无穷无尽,看看现下的纸有多少,各国都有自己的造纸坊。”
他们来鲁国已经有三年余的时间。
梁琚道:“今日又有冰人登门,为尔吾保媒,吾已婉拒,又说了一番大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