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我的媳妇竟然是男的免费阅读 > 第287章 她修的不是堤是民心碑(第1页)

第287章 她修的不是堤是民心碑(第1页)

晨雾未散,农信坊地窖深处,火光如豆,在青砖墙上投下摇曳的影子。

陶明月跪坐在窑口前,额角沁着细汗,指尖微微颤,却稳稳托起最后一枚诏盒底印。

那是一块不过掌心大小的素胎陶片,胎骨细腻如玉,表面尚未施釉,却已嵌入七十二枚微缩印模——皆是当年曾为北舆军粮押运、战报签押、屯田备案的地方官私印复刻。

每一枚都由她亲手拓来,耗时三月,藏于暗格,今日终得归位。

“双釉夹心,外层封秘,内层载真。”她低语,声音沙哑如古井回音,“火漆一融,釉裂见字——若有人强开,盒自焚毁。”

她说的不是比喻。

这釉料里掺了特制糯米浆与朱砂粉,遇高温则外层爆裂,内层字迹随陶胎碳化成灰,不留一字。

唯有以恒温三十七度养足九十日,再以信义酱汁滴于表面,方可使隐文浮现。

而这温度,恰好是苏晚晴酿造头道酱曲时最稳定的酵区间。

——想找证据?

先学会种地、会酿酱、会看天候农时。

否则,连打开的资格都没有。

苏晚晴就站在她身后,一身粗布短打,袖口卷至肘间,指节因常年劳作略显粗糙。

她手中捧着四件铁证,轻得几乎不压手,重得足以掀翻整个朝廷。

《天机录》残卷——记载玄圭会操控粮价、制造饥荒以敛财的密档;

《北舆册》原本——记录谢家三代为边军供粮百万石而不取分毫的账本;

《厌胜图》拓片——绘有太师府地下祭坛方位,其格局竟与当年北舆城陷落之夜天象完全吻合;

还有那一册《归魂名册》正本,纸页泛黄,墨迹斑驳,每一页都写着一个被抹去的名字,一句未说完的话。

她低头看着这些,忽然笑了,笑得极淡,也极冷。

“这不是告状。”她声音不高,却像刀锋划过铁石,“是还债。百姓欠英雄一顿饭,朝廷欠天下一句实话。”

话音落时,陶明月将最后一道秘釉浇上陶胎。

赤焰腾起,窑门闭合,火势渐猛,映得整座地窖通红如血。

与此同时,谢云书倚在廊下,背靠一根老槐树干,面色苍白如纸,唇无半点血色。

他昨夜连施三针镇痛,才撑着把消息借裴小砚的琵琶曲路传出去。

那支《思归引》早已不只是哀歌,而是暗语密谱——每一段变调对应一人联络,每一个转音藏着一处据点坐标。

此刻他提笔蘸墨,指尖仍缠着银针,写下的三行字看似寻常诗句:

“春深不见梨花开,旧雁归来绕寒台。莫问故园何处是,一盏孤灯照棺材。”

实则是用谢氏家传“星纹码”所书:第一句指燕北辰旧部集结于梨山隘口;第二句示忠良遗族已迁至云台谷避难;第三句直指太师寿椁中藏有弑君铁证。

他吹干墨迹,交给早已等候的小春子。

小春子接过纸条,眉心紧锁:“若被截获?”

“那就让他们看看,”谢云书抬眼,眸光如刃,唇角竟勾出一抹冷笑,“一张纸也能压塌金殿。”

风掠过屋檐,吹动他单薄衣袍,瘦削身影几乎要被晨雾吞没。

可那双眼,清明如镜,藏锋于静,蛰伏多年的一局棋,终于开始落子。

而在宫墙之外,禁军文书房外,陆沉独自伫立。

手中那份“缉拿令”墨迹未干,纸页冰冷如铁。

名单位,赫然是三个字:苏晚晴。

他盯着那名字看了许久,久到呼吸都变得滞涩。

他知道这道令出自谁手——那位高坐庙堂、满口仁义的太师,正是当年调兵围剿谢府的幕后黑手。

而这份公文,不过是清洗行动的开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