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驱散了夜的沉寂,也将白石村从睡梦中唤醒。然而,比鸡鸣犬吠更早响起的,是村民们压抑不住的、关于昨夜那场风波的窃窃私语。
井台边,河岸旁,村头那棵枝繁叶茂的老槐树下,三三两两的妇人提着水桶、端着木盆聚集在一起,交换着彼此听来的消息,脸上洋溢着探究、唏嘘与各种难以言说的情绪。
“听说了吗?昨儿个晚上,招娣丫头一个人去了李宅!就为了给她那混账哥嫂求情!”一个快嘴的刘婶放下水桶,迫不及待地开启了话题,脸上满是不可思议。
“咋没听说!我家那口子昨晚就在打谷场那边,亲眼瞧见的!”旁边一个圆脸妇人立刻接话,语气带着几分激动,“你们是没看见,招娣丫头那样子,眼睛红红的,小脸煞白,走路都打晃,可还是咬着牙往李家去了!那模样,真真是可怜见的!”
“唉,谁说不是呢!”一个年长些的赵婆婆叹着气摇头,一边捶打着浸湿的衣物,一边感慨,“林老大和王氏那对混账东西,自己惹了祸事,倒要这个当妹子的去顶缸!招娣丫头这心肠,也太软和,太仁义了!”
“可不是嘛!”快嘴刘婶用力点头,声音又拔高了几分,“要不是招娣丫头豁出脸面去求情,磕头作揖地说尽好话,李家能那么轻易放过林老大?听说钱管事一开始凶得很,是招娣丫头把错处全都揽到自己身上,说是她连累了兄嫂,苦苦哀求,李家才松了口,答应不收地,也不赶他们出村了!”
这番话立刻引来了周围一片附和与赞叹。
“真是个好丫头啊!以德报怨,做到这个份上,没得说了!”
“林老大祖上真是积了德了,有这么个妹子!”
“往后啊,咱们可得对招娣丫头好些,这孩子,不容易,心善!”
在这群大多心地淳朴的妇人中间,沈清徽“重情重义”、“柔弱仁厚”的形象被迅确立并巩固。她们同情她的遭遇,敬佩她的“担当”,更对她那对不成器的兄嫂鄙夷唾弃。沈清徽昨夜那番精心设计的“表演”,成功地收割了这部分最广泛的民心。
然而,并非所有人的看法都如此单一。
在距离老槐树不远处的另一个小圈子里,几个穿着略体面些、家里或许有几分薄田或做着点小生意的妇人,议论的角度则有些微妙的不同。
“话是这么说没错,”一个颧骨略高、眼神精明的孙氏慢条斯理地搓着麻绳,语气带着几分探究,“可你们不觉得,这事……有点太巧了吗?”
旁边一个微胖的妇人凑近些,压低声音:“孙嫂子,你的意思是?”
孙氏抬眼看了看四周,声音也低了下来:“林老大夫妇是什么德行,咱们村谁不知道?蠢笨如猪,又贪又坏。他们跑去散播李家的流言,是,像是他们能干出来的蠢事。可你们想想,招娣那丫头,自从被休回村,住进那破屋子以后,这大半年,可曾吃过一次亏?上到林家、陈家,下到村里那些想占便宜的二流子,哪一个在她手里讨到过好了?”
她顿了顿,见众人都若有所思地看着她,才继续道:“林老大夫妇之前就去闹过几次,次次都灰头土脸地回来。这次怎么就突然长了脑子,想起用流言这招了?还偏偏就精准地惹怒了李家?然后呢,招娣丫头就‘恰好’在他们被打、最绝望的时候出现,‘不顾自身安危’地去求情,还‘恰好’就在打谷场那边,让那么多人都看见她的‘深明大义’和‘委曲求全’……”
她没再往下说,但意思已经不言而喻。
微胖的妇人吸了口凉气,眼神闪烁:“你是说……这一切,都是招娣丫头她……设计的?”
“我可没这么说。”孙氏立刻否认,但脸上的表情却分明写着“就是这么回事”,“我就是觉得,这丫头,不像她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你们想想她做的那些生意,茶叶,香膏,哪一样是普通村姑能弄出来的?还有那个陈猎户,以前多孤拐的一个人,现在对她死心塌地!王婆子那个老货,更是成了她的应声虫!这能是一般人?”
另一个一直沉默听着、丈夫在村里做点小买卖的吴氏也忍不住开口,语气带着一丝忌惮:“孙嫂子这话在理。我当家的昨天回来说,他在镇上听人闲聊,说招娣丫头那‘凝玉膏’,在县城里都卖疯了,价钱贵得吓人!能撑起这么大摊生意的人,能是个只会哭哭啼啼、任人拿捏的?”
她压低了声音,几乎耳语般道:“我看啊,林老大这次,是被人当枪使了,还差点把自个儿搭进去!招娣丫头这手段……嘿,了不得啊。以后咱们跟她打交道,可得留个心眼,这姑娘,心里藏着乾坤呢,可招惹不起。”
这番话,如同一颗小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几个心思活络些的妇人心中荡开了涟漪。她们再看远处那间村尾的院落时,眼神里便少了几分纯粹的同情,多了几分审视、警惕,乃至一丝不易察觉的敬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而在村里的男人们聚集的地方,比如修缮农具的棚子下,或是等着派活的村口空地,议论则更为直接和粗粝。
“林大山那个怂包!真是丢尽了咱们老爷们的脸!”一个黑壮汉子啐了一口,满脸鄙夷,“惹了事就知道躲在家里装死,让自家妹子一个女流之辈去顶雷!”
“就是!要我说,打得好!李家就该往死里揍他!这种祸害,留着也是糟蹋粮食!”另一人附和道。
但也有持不同看法的。
一个抽着旱烟的老农,眯着眼睛,慢悠悠地道:“林大山是该打。不过……招娣那丫头,这回露了脸了。能从那钱阎王手里把人保下来,还全须全尾地回来,这份能耐,可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