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资治通鉴译文对照 > 第82章 阉宦封侯倾社稷流民揭竿裂山河(第2页)

第82章 阉宦封侯倾社稷流民揭竿裂山河(第2页)

后来,封谞、徐奉跟黄巾军勾结的事情败露了,灵帝火冒三丈,就把一群常侍(就是大宦官)叫来臭骂了一顿:“你们整天说党人谋反,害的我把他们关的关、杀的杀。现在党人肯为国家出力,反倒是你们跟张角勾结,你们说该不该死?”这些常侍被吓得赶紧磕头,把锅全甩给王甫、侯览,还说:“这事都是他俩干的!跟我们没关系啊!”他们为了撇清责任,就纷纷主动要求辞职,还急忙召回在各地当官的亲戚。

赵忠、夏恽就趁机落井下石,诬陷吕强,说他跟党人私下商量朝政,还反复研读《霍光传》,这不明摆着有废掉皇帝另立新君的野心嘛!又说吕强的兄弟在地方上贪污腐败。灵帝听后,就派人去抓吕强,吕强悲愤交加,然后说:“我一死,天下肯定大乱!我一心为国尽忠,岂能受那些狱卒的羞辱!”说完就自杀了。可是赵忠、夏恽还不放过他,就继续诬陷:“吕强被陛下召见,结果他啥都没问就自杀了,他心里肯定有鬼!”接着就把吕强的家人抓了起来,家产也全给没收了。

这时,侍中向栩给灵帝提建议,话里话外全是讽刺皇帝身边的近臣不干好事。张让马上就诬陷他跟张角是一伙的,想里应外合搞事情,直接把向栩抓进了黄门北寺狱,最后把人害死了。郎中张钧实在看不下去了,就上书直言说:“张角为啥能造反,百姓为啥愿意跟着他?还不是因为十常侍纵容自家亲戚霸占州郡,搜刮民脂民膏,老百姓有冤无处申,被逼得走投无路才造反的!只要杀了十常侍,把他们的头挂在南郊谢罪,再公告安抚百姓,这样不用打仗,叛乱自己就平息了!”

灵帝把奏章拿给常侍们看,这些人就立刻装出一幅可怜巴巴的样子,还脱了帽子鞋子,磕头求灵帝治他们的罪,还说愿意捐出家产充作军费。结果,灵帝居然心软了,又让他们官复原职,还把张钧骂了一顿:“你这个疯子!十常侍里难道就没一个好人?”御史看皇帝护着常侍,就赶紧迎合,诬告张钧是黄巾党,得把他抓起来严刑拷打,最后张钧也死在了狱中。

庚子日这天,南阳黄巾军领张曼成率军攻杀太守褚贡。

这时,灵帝向太尉杨赐询问黄巾军的事情,杨赐的回答恳切直率,灵帝听后就很不高兴。夏季四月,杨赐就因“寇贼问题”被罢免了官职。随后,朝廷就任命太仆、弘农郡人邓盛为太尉。不久后,灵帝翻阅旧档,看到杨赐与刘陶此前关于张角的奏章,于是就封杨赐为临晋侯,封刘陶为中陵乡侯。

紧接着,司空张济就被罢免了官职,又任命大司农张温为司空。

此时,皇甫嵩与朱俊合兵四万余人共同征讨颍川地区的黄巾军,二人各率一军。朱俊与黄巾军将领波才交战,结果战败了;皇甫嵩就退守长社。

汝南地区的黄巾军在邵陵击败了太守赵谦,广阳地区的黄巾军杀死了幽州刺史郭勋和太守刘卫。

这时,波才率军将皇甫嵩围困在长社。皇甫嵩兵力较少,军中弥漫着一股恐慌的情绪。黄巾军依草扎营,恰好遇到大风天气,皇甫嵩就命令士兵手持火把登城,又派精锐士卒偷偷出营,在外围纵火并高声呼喊,城上的士兵也举起火把呼应,皇甫嵩则是趁机率大军从城中擂鼓呐喊而出,猛烈冲击黄巾军的阵营。黄巾军被整的惊慌混乱,只好四散奔逃。此时骑都尉、沛国人曹操恰好率军赶到,二人合力把黄巾军打的打败而逃。五月,皇甫嵩、曹操与朱俊合兵,再次与黄巾军交战,结果大败敌军,斩杀了数万人。此战过后,皇甫嵩被封为了都乡侯。

曹操的父亲曹嵩是中常侍曹腾的养子,没人能说清曹嵩的身世本源,有人称他是夏侯氏之子。曹操年轻的时候,能够根据形势的变化,灵活的采取应对的策略,但平时行事洒脱不羁,喜欢行侠仗义,也不怎么在意自己的品德修养和学业。那时候,大家都觉得他平平无奇,没什么特别的。不过,太尉桥玄和南阳人何颙却觉得他与众不同。桥玄对曹操说:“天下眼看就要大乱了,没有真本事的人根本救不了,说不定能安定天下的就是你!”何颙见到曹操后,也感叹道:“汉朝怕是要完了,以后能让天下重归太平的,肯定是你!”桥玄还建议曹操:“你现在没什么名气,不如去结交许子将,让他给你点评点评。”许子将名叫许劭,他特别会看人,和堂兄许靖在当地名气都很大。他们每个月都会品评人物,汝南人把这叫做“月旦评”。许劭当郡功曹的时候,官府里的官员听说他要来考察,就都变得规规矩矩的,生怕被他给个差评。后来曹操去见许劭,就问他:“你觉得我是个什么样的人?”许劭看不上曹操的为人,一开始根本不搭理他。曹操看他这样,就急了,还威胁他必须说,许劭没办法,就说:“你要是生在太平世道,能当个能干的大臣;要是赶上乱世,那就是个厉害的奸雄。”曹操听了,不但没生气,反而高高兴兴地走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随后,朱俊带兵去打黄巾军的时候,他手底下的护军司马北地人傅燮就给皇帝上书说:“我觉得,国家出现乱象的根源就在朝廷内部。就像当年虞舜先除掉四个大坏人,才敢重用十六个贤臣一样,这说明不把坏人清理掉,忠诚的人根本没法好好做事。现在张角在赵、魏地区闹事,黄巾之乱一下子就蔓延到了六个州,这就是内乱引外患的例子。我领命打仗,刚到颍川就打了不少胜仗。黄巾军看着势头猛,但其实不足为惧。我真正担心的是,这就好比治水一样,如果不从源头上解决问题,下游的水患只会越来越严重。陛下您还是过于仁慈宽厚了,很多事情都不忍心处理,结果让宦官们独揽大权,忠臣却得不到重用。现在就算把张角灭了,黄巾军投降了,我反而更担心了。我为啥会这么说呢?就是因为好人跟坏人是没法共存的,这就像冰和火不能放在一个锅里一样。那些奸臣心里清楚,一旦忠臣立了功,他们的处境就危险了,所以肯定会想尽办法的说假话、掩盖事情的真相,让朝廷变得越来越乌烟瘴气。就像大家都说曾参杀了人,连他亲妈都会信;明明集市上没有老虎,要是三个人说有,别人也会当真的。要是陛下不仔细分辨真话假话,忠臣说不定就会像白起那样,被冤枉而死!陛下应该学学虞舜杀‘四凶’的果断,赶紧把那些坏心眼的奸臣都除掉,这样一心为国的人才能放开手脚做事,坏人自然就不敢再胡作非为了。”赵忠看到傅燮的奏章,对他是恨得牙痒痒。后来傅燮在战场上立了大功,本来应该封官加爵的,结果赵忠跑到灵帝面前说他坏话。灵帝虽然知道傅燮说的是实话,就没治他的罪,但到底还是没给他应得的封赏。

这时,张曼成在宛县城下已经屯兵一百多天了。到了六月的时候,南阳太守秦颉就率军攻打张曼成,并将他斩杀。

交趾那个地方奇珍异宝特别多,之前好几任刺史都是贪得无厌的家伙。他们在当地疯狂捞钱,等捞够了,就赶紧申请调到别的地方升官。老百姓和底下的官吏被欺负惨了,心里就满是怨恨,最后干脆起兵反叛,把当时的刺史和合浦太守来达都抓了起来,还自称是“柱天将军”。中央的三府经过挑选,就让京令、东郡人贾琮去当交趾刺史。贾琮到了交趾后,就问大家为啥会造反,百姓们都说:“税和徭役太重了,大家都穷得叮当响。京城离这儿十万八千里,我们有冤屈也没地方说,实在活不下去了,就只好落草为寇。”贾琮听了,就马上公告安抚大家,让老百姓安心搞生产,并把流亡在外的人也都招了回来,还免了他们的徭役。他还杀掉了带头闹事的罪魁祸,又选拔了一批能干的官吏去各县任职。结果不到一年,交趾就恢复了太平,老百姓的日子也安稳了。大家编了歌唱道:“贾大人来晚啦,不然我们也不会造反;现在太平了,官吏都不敢再欺负我们了!”

这边皇甫嵩和朱俊打了胜仗之后,接着就去攻打汝南、陈国地区的黄巾军。他们在阳翟追着波才打,又在西华攻打彭脱,把这些黄巾军打得落花流水。剩下的黄巾军要么投降,要么逃散,这三个郡很快就平定了下来。皇甫嵩在给皇帝写报告的时候,就把功劳都归到了朱俊头上。皇帝一高兴,就封朱俊为西乡侯,还提拔他当镇贼中郎将。然后又下令,让皇甫嵩去攻打东郡的黄巾军,朱俊去攻打南阳的黄巾军。

北中郎将卢植也很厉害,他跟张角打了好几仗,斩杀和俘虏了共计一万多人,打得张角只能带着残兵败将退守广宗。卢植到了广宗后,又是修营垒、挖壕沟,又是造云梯的,眼瞅着就要把广宗打下来了。这时候,灵帝派小黄门左丰来视察军队。有人就劝卢植给左丰送点礼,可是卢植就是不肯。左丰回去后就跟灵帝告状说:“广宗的贼军很好打,可卢植却一直躲在营垒里按兵不动,等着老天爷来收拾贼军呢!”灵帝听了就火冒三丈,直接就派人用囚车把卢植抓回了京城,虽然没杀他,但也判了罪,还让东中郎将陇西人董卓去接替他打仗。

在巴郡,有个叫张修的人,他常用巫术给人治病,方法和张角差不多,他让病人交五斗米,号称自己是“五斗米师”。这年七月,张修就带着一帮人起兵造反了,到处攻打郡县,大家都叫他们“米贼”。

八月,皇甫嵩和黄巾军在苍亭打了一仗,抓住了他们的领卜已。董卓去打张角,结果啥功劳都没捞着,还犯了罪。己巳日这天,朝廷又下令让皇甫嵩去攻打张角。

九月,安平王刘续因为犯了“不道”的大罪,最终被皇帝斩杀,他的封国也被取消了。当初,刘续被黄巾军抓走了,后来国内的人又把他赎了回来。朝廷就讨论要不要恢复他的封国,议郎李燮说:“刘续作为藩王,一点都不称职,还丢了朝廷的脸,不该恢复他的封国。”可朝廷没听他的,反而说他“诽谤宗室”,还把他配到左校去做苦役了。没想到,还不到一年,刘续就因为犯罪被杀了,朝廷这才又把李燮官复原职,让他继续当议郎。京城的人都议论说:“老爹(李固)当年不肯拥立皇帝,儿子(李燮)现在又不肯拥立藩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冬天十月,皇甫嵩跟张角的弟弟张梁在广宗干了一仗。张梁手底下的士兵又精锐又能打,皇甫嵩第一天没打赢。第二天,他就下令紧闭营门,让士兵好好休息,并在暗中观察敌军的动静。看着张梁那边的士气慢慢松懈下来了,皇甫嵩就连夜布置军队,天还没亮就带着人马冲向了敌营。这一仗从凌晨打到下午,最终把张梁的部队打得稀巴烂,还当场砍了张梁的脑袋,这次总共砍下了敌军的三万颗级,还有大约五万人被逼得跳河淹死了。张角之前就已经病死了,但皇甫嵩没放过他,把他从棺材里拖出来,砍了脑袋送到京城去请功。到了十一月,皇甫嵩又去下曲阳攻打张角另一个弟弟张宝,最后把张宝也杀了,还消灭了十多万黄巾军。朝廷一看他这么能打,马上就封皇甫嵩当了左车骑将军,还让他管理冀州的事务,又封他为槐里侯。皇甫嵩这人对士兵特别好,每次军队停下来休息的时候,他都等士兵的营帐搭好了,自己才去休息;看到士兵们都吃上饭了,他才肯吃饭,所以他带兵打仗总是能打胜仗。这让我想起了西汉时期的李广对待士兵的方式,真的做到了爱兵如子。

这边北地郡的先零羌,还有枹罕、河关的盗贼也一起造反了。他们拥立湟中义从胡的北宫伯玉和李文侯当将军,并把护羌校尉泠征给杀了。金城的边章和韩遂在西州一直很有名,结果被这群反贼哄骗劫持,逼着他们掌管军队。这伙人又杀了金城太守陈懿,还到处烧杀抢掠,攻打州郡。

说起来,早些时候,武威太守靠着有后台撑腰,在当地横行霸道、贪得无厌。凉州从事苏正和是武都人,他非常看不惯这种恶行,就把武威太守的罪状查了个底朝天。刺史梁鹄怕这事牵连到自己,就动了杀心,想把苏正和灭口,还找汉阳长史盖勋商量办法。盖勋和苏正和以前有仇,有人就撺掇盖勋趁机报复,但盖勋却说:“为了掩盖坏事就杀好人,这是不忠;趁着别人落难报仇,这是不仁。”他还劝梁鹄:“咱们养鹰是为了让它抓猎物,要是它厉害了就把它煮了,以后还靠什么打猎?”梁鹄这才放弃了杀心。后来苏正和上门道谢,可是盖勋根本不见,还说:“我是给梁刺史出主意,可不是为了你苏正和。”可见,两人的仇还是没解开。

后来,刺史左昌私自挪用了几万石军粮,盖勋知道后就去劝他。左昌恼羞成怒,就故意派盖勋和从事辛曾、孔常去阿阳镇守边疆,想找机会借打仗的事儿治他的罪。没想到盖勋特别能打,还立了不少战功。等北宫伯玉攻打金城的时候,盖勋劝左昌派兵救援,可是左昌根本不听。等到金城太守陈懿被杀后,边章就带人把左昌围困在了冀县。左昌赶紧叫盖勋来救命,可辛曾他们磨磨蹭蹭的不想去,盖勋就火骂道:“以前庄贾迟到,穰苴直接拔剑就砍。你们这些从事,难道比古代监军还牛?”辛曾等人被吓得赶紧跟着去了。

盖勋到了冀县后,就把边章等人骂了一顿,斥责他们叛乱,扰乱国家的秩序。边章苦着脸说:“要是左刺史早听您的话来打我们,说不定我们就投降了,现在我们罪太大了,已经不敢降了。”说完就撤了围。后来,叛羌在畜官把校尉夏育包围了,盖勋带着州郡的军队去救,结果在狐盘中了埋伏,被打得大败。当时盖勋身边只剩下不到一百人了,他自己也受了三处伤,但还是挺直腰板坐在那儿,指着一块木牌说:“我死后,就把我埋在这儿!”羌人滇吾佩服盖勋是条汉子,就拦住手下说:“盖长史是个大好人,要是杀他的话会遭天谴的!”盖勋却仰头大骂道:“你们这些反贼,有本事就来杀我!”滇吾下马把自己的马让给盖勋,盖勋不肯骑,最后被羌人抓走了。羌人非常敬重他的勇气和忠义,不仅没杀他,还把他送回了汉阳。后来刺史杨雍觉得盖勋是个人才,就向朝廷推荐他兼任汉阳太守。

张曼成死后,他的手下又推举赵弘当头领,队伍一下子又壮大到了十多万人,还占据了宛城。朱俊和荆州刺史徐璆就带着大军把宛城围得水泄不通,从六月一直打到八月,愣是没打下来。朝廷有些部门就上奏,要把朱俊召回京城问罪。这时候,司空张温站出来帮朱俊说话,他跟皇帝说:“陛下您看,以前秦国用白起打仗,燕国用乐毅出征平乱,都是打了好几年才打赢。朱俊之前打颍川的黄巾军就立了功,这次南下也是早有计划。打仗的时候临阵换将可是大忌,不如再给他点时间,让他把仗打赢。”汉灵帝听了觉得有道理,就没把朱俊召回来。后来朱俊率军起猛攻,终于杀了赵弘。

可这边的赵弘刚死,另一个黄巾军头领韩忠又占了宛城跟朱俊对着干。朱俊玩了个声东击西的计策,他敲着鼓假装要从西南方向进攻,韩忠就赶紧把所有兵力都调过去防守。没想到朱俊亲自带着精锐部队,突然从东北方向起了奇袭,一下子就攻破城门杀进了城里。韩忠没办法,只能带着残兵败将退守到内城的小城里,吓得赶紧向朱俊投降。朱俊手下的将领们都觉得可以接受投降,但朱俊却不同意,他说:“打仗这事儿,看着情况差不多,可实际上却不一样。以前秦朝末年、楚汉相争的时候,天下没有真正的主人,所以就用奖赏投降的人来招揽人心。可现在天下名义上还是汉朝的,只有黄巾军在造反。现在要是接受他们投降,就没法起到劝人向善的作用,只有痛打他们才能起到惩戒的效果。要是这次接受投降,以后他们有利就打,打不过就投降,这不是长敌人威风吗?所以绝对不行!”于是朱俊就下令继续猛攻,但打了好几仗都没打下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随后,朱俊就跑到土山上观察敌情,突然一拍脑袋,对司马张说:“我明白咋回事了!现在敌军外面防线坚固,里面又被困得死死的,投降不被接受,想跑又跑不掉,所以才拼命死守。俗话说‘万人一心,坚不可摧’,更何况他们有十万人!咱们不如先撤掉包围,把兵力集中起来直接攻城。韩忠看到包围撤了,肯定会出城逃跑,等他们一出来,军心就散了,到时候再打就好打了!”果然,包围一撤,韩忠就带兵冲了出来,朱俊就趁机动攻击,最终把敌军打得大败,总共砍了一万多颗脑袋。南阳太守秦颉趁乱杀了韩忠。剩下的黄巾军又推举孙夏当领,逃回宛城死守。朱俊又带着部队起了猛烈的进攻,司马孙坚一马当先,第一个爬上城墙。就在癸巳日这天,终于又把宛城打了下来。孙夏只好带着残部逃跑,朱俊一路追到西鄂精山,再次打败了他们,又杀了一万多人。这下,黄巾军算是彻底被打散了,其他州郡也跟着清剿,每个郡都杀了好几千黄巾军。到了十二月己巳日这天,汉灵帝宣布大赦天下,还改了年号。

豫州刺史王允是太原人,他在打黄巾军的时候,搜出了中常侍张让的宾客和黄巾军勾结的信件,就赶紧把这事上奏给了朝廷。汉灵帝知道后,就把张让叫来狠狠骂了一顿。张让吓得赶紧跪地磕头,拼命认错。可没想到,最后居然啥事儿也没有。张让对此是怀恨在心,就找机会诬陷王允,还把王允关进了大牢。好在赶上朝廷大赦,王允才能官复原职。可还没到十天,张让又找了个别的罪名,再次把王允抓了起来。

司徒杨赐不忍心看王允被折磨,就派门客去劝他说:“您因为张让的事,一个月内两次被抓,那些奸臣心狠手辣,指不定还会想出什么毒计,您得为自己打算啊!”王允手下几个重义气的属官,就哭着把毒药递给了他,想让他免受牢狱之苦。可王允一把把药杯摔在了地上,然后大声说道:“我身为朝廷大臣,如果真的有罪,就该老老实实地接受惩罚,用死来向天下谢罪,怎么能靠喝毒药来逃避呢!”说完,他就大步走上了囚车,主动去坐牢。等他被押到廷尉府后,大将军何进、司徒杨赐和袁隗就一起给皇帝上书求情,王允这才保住了一条命,最终被改判了其他刑罚。

公元年。

春季正月,生了大规模的瘟疫。

二月己酉日这天,南宫云台生了火灾。庚戌日这天,乐城门又生了火灾。

这时,中常侍张让和赵忠撺掇汉灵帝,要向全国的农田征税,每亩地收十文钱,说这些钱是用来修宫殿、铸铜人的。乐安太守陆康知道后,就赶紧给皇帝上书劝说道:“以前鲁宣公按亩征税,结果闹起了蝗灾;鲁哀公增加赋税,就连孔子都批评他做得不对。现在怎么能搜刮百姓的钱财,去造些没用的铜人呢?要是不听圣贤的告诫,这不就是走亡国之君的老路吗!”结果,汉灵帝身边那些受宠的近臣却诬陷陆康,说他用亡国的例子来比喻皇上,这是犯了“大不敬”的重罪,直接就用囚车把他押到廷尉那里治罪。还好侍御史刘岱上书为他辩解,陆康这才保住了性命,被放回了老家。陆康,是陆续的孙子。

这边陆康刚出事,灵帝又下诏书,让各地把上好的木材、石材运到京城。可那些黄门常侍特别坏,总是故意挑毛病,说送来的材料不合格,然后趁机用原价十分之一的价钱强行买下,转头再高价卖出去。他们还故意拖延着不接收材料,导致大量木材和石材堆在那里腐烂,宫殿修了好几年都没修好。各地的刺史、太守也跟着瞎折腾,私自增加各种征调,老百姓被压榨得苦不堪言,只能唉声叹气。

更离谱的是,灵帝还派西园的骑士到各地去催进度,这些人到处恐吓州郡官员,还大肆收受贿赂。当时,要是想当刺史、二千石的大官,或者被举荐为茂才、孝廉后想正式上任,都得跑到西园去和宦官们谈“价钱”,只有交够了钱才能走马上任(这不是和梁冀专权的时候一样吗?只是他不收钱而已)。有些清官不愿意干这种事,就上奏请求不去赴任,结果还是被强迫着去上任。巨鹿太守、河内人司马直新被任命了官职,因为他一向清廉有名声,所以宦官们就少勒索了他三百万钱。可司马直在接到诏书后,心里难受极了,就说:“我本是百姓的父母官,现在却要剥削百姓来满足上面的私欲,我实在不忍心啊!”他想称病推辞,朝廷却不批准。等他走到孟津的时候,司马直就给皇帝上书,把当时朝廷的种种问题狠狠说了一通,然后就吞药自杀了。皇帝看了奏书后,才暂时停止征收修宫殿的钱。

这时候,朝廷任命朱俊为右车骑将军。自从张角动叛乱后,全国各地冒出了好多盗贼团伙,像博陵的张牛角、常山的褚飞燕,还有黄龙、左校这些人,数都数不过来。大的团伙有两三万人,小的也有六七千人。张牛角和褚飞燕合兵去攻打瘿陶,结果张牛角被流箭射中,临死前让大家尊奉褚飞燕当老大,褚飞燕后来就改姓了张。因为他身手敏捷、勇猛能战,所以大家都叫他“飞燕”。周边山谷里的盗贼听说后,就纷纷来投奔他,队伍展的是越来越大,差不多有一百万人,号称“黑山贼”。黄河以北的郡县被他们折腾得够呛,朝廷派兵去打也打不过。最后张燕没办法,只好派使者到京城,给皇帝上书请求投降。朝廷就任命他为平难中郎将,让他管理黄河以北各个山谷的事务,还允许他每年为朝廷举荐孝廉和计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