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资治通鉴译文在线阅读 > 第84章 献帝蒙尘与军阀兼并(第1页)

第84章 献帝蒙尘与军阀兼并(第1页)

汉纪五十二(公元年—公元年)

汉献帝

公元年

春季正月,朝廷下诏大赦天下。

这时,关东各州郡的将领就开了个圆桌会议,他们认为如今皇帝年幼,想干啥都是董卓说了算,长安又与关东地区相距甚远,不知道皇帝还活着没。幽州牧刘虞是皇室宗亲中的贤能之士,众人就想拥立他当皇帝。

曹操说:“我们举兵起义之所以能得到远近势力的响应,正是因为我们做事能够秉持道义。如今幼主势弱,又不幸被奸臣控制,但并没有像汉昌邑王那样的亡国过错,一旦改立君主,天下又有谁能安心接受!诸位要尊奉北方的刘虞,我自会尊奉西方的汉献帝。”

韩馥和袁绍见状,就给袁术写了封信,信里说:“当今皇帝并不是汉灵帝的亲儿子,我们想依照汉代绛侯周勃、灌婴诛废少帝、迎立代王的旧例,尊奉大司马刘虞为皇帝。”

可是袁术这个人有称帝的野心,只是没有表露出来罢了,他觉得国家要是由成年的君主把持朝政,恐怕会对自己不利,所以就表面上以大义为由拒绝了他们。

不死心的袁绍又给袁术写信说:“如今西边虽然在名义上有年幼的君主,可他却不是灵帝的血脉,朝中公卿以下的臣子都谄媚侍奉董卓,怎么能再信任他们呢!现在只需派兵驻守在重要的关隘,他们自然会被困死。到那时,我们就在东边拥立圣明的君主统治天下,这样天下才有希望恢复太平盛世,你为何还要犹豫?况且我们的家人都被董卓给杀害了,我们难道能像伍子胥那样因为家仇而不向楚王称臣,再向北称臣吗?”

袁术回复说:“当今圣上聪慧明智,有周成王那样的资质。贼臣董卓趁国家危乱之际威慑百官,这只是汉朝小小的厄运而已,你却说当今的皇帝没有灵帝的血脉,岂不是在造谣?又说‘家人被杀,怎能再称臣’,这事是董卓干的,又不是国家的意思!我怀着一片赤诚之心,只是立志消灭董卓,并不知道其他!”

随后,韩馥和袁绍就派前乐浪太守张岐等人带着劝进书去见刘虞,请求他称帝。刘虞见到张岐等人,就声色严厉地斥责道:“如今天下大乱,主上流亡在外,我受朝廷重恩,却未能为国雪耻。诸位手中握有重兵,不去聚众为王室尽忠,为何要谋划叛逆的事来玷污我的清白!”于是就坚决地拒绝了张岐等人的劝进。眼看劝进不成,韩馥等人就退了一步,请他兼任尚书事,让他代行皇帝的职权,然后分封官员,但刘虞还是不接受,甚至想逃到匈奴那边去,以此来表明自己的决心,袁绍等人看他态度这么坚决,于是就放弃了这个想法。

二月丁丑日这天,朝廷下诏任命董卓为太师,地位在诸侯王之上。

此时的孙坚将军队转移,最后驻扎在梁县的东边,结果被董卓部将徐荣击败了,只好收拢散兵进驻阳人。随后,董卓又派东郡太守胡轸率领五千步骑兵去攻打孙坚,同时任命吕布为骑督。可是胡轸这人与吕布不和,孙坚见此情形就果断出击,最终大败敌军,还斩杀了敌军都督华雄。

看到孙坚打了胜仗,有人就对袁术说:“如果孙坚攻占了洛阳,就再也无法控制他了,这是除掉了一匹狼却得到了一只虎啊。”袁术听了这话,就对孙坚起了疑心,便不再给他运送军粮了。孙坚看到袁术如此对他,就连夜去见袁术,还在地上画图分析说:“我奋不顾身的带兵作战,上为国家讨伐逆贼,下为将军报家门私仇。我与董卓并无深仇大恨,而将军却听信小人的谗言,反而猜忌我,这是为何?”袁术被问的十分尴尬,只好答应立即调拨军粮。

孙坚返回营地后,董卓就派将军李傕前去劝说孙坚,说想与他结为亲家,还让孙坚推荐家族子弟中想担任刺史、郡守的人,并许诺一定会上表任用。面对董卓提出的条件,孙坚就说:“董卓逆天无道,如今我若不诛灭你三族,将你示众天下,将来定会死不瞑目,现在怎能与你结为亲家!”随后,他就带着大军走到了大谷关,这个地方距离洛阳只有九十里路了。看到孙坚如此固执,董卓只好亲自出战,与孙坚在皇陵之间打了一仗,最终董卓战败,退到了渑池驻扎,又派人在陕县聚集兵力。

打败董卓后,孙坚就带着大军向洛阳进,然后就去进攻吕布,结果又把吕布给打败了。随后,孙坚就派人清扫宗庙,又用太牢之礼祭祀汉朝祖宗,最后在城南甄宫井中现了传国玉玺。做完这些事后,他就分兵驻守在新安、渑池之间,准备来截击董卓。

看到孙坚如此勇猛,董卓就对长史刘艾说:“关东军队已经被我打败了很多次,现在他们都很畏惧我,肯定成不了事。只有孙坚有点鲁莽,可他却很会用人,这事应该让诸将都知道,以后多提防他一点。以前我与周慎西征边章、韩遂,一直打到金城,那时我就对张温说,请让我率领自己的军队为周慎做后援,可是张温不听。不仅如此,张温还让我前去讨伐先零叛羌,我知道无法取胜却又不得不去。在大军出时,我就让别部司马刘靖率领四千步骑兵驻守在安定,以造声势。叛羌想截断我军退路,我稍作攻击就打开了通路,我之所以打的这么轻松,就是因为他们畏惧我们在安定有军队。羌人以为安定的驻军有数万人,其实只有刘靖带领的四千人而已。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而孙坚在跟随周慎打仗时,曾向周慎请求先率一万人攻打金城,再让周慎率两万人做后援。边章、韩遂畏惧周慎的大军,所以不敢轻易与孙坚交战,而以孙坚的兵力来说,也足以截断敌军的运粮通道了。如果当时采用了他的计策,凉州或许就能平定了。可惜的是,张温既不采用我的建议,周慎又不采用孙坚的建议,最终导致西征的失败。孙坚当时只是佐军司马,见识却与我相近,他本来是很有能力的一位将领,但他却无故追随袁家的那些小子,最终一定会命丧袁家人之手!”

于是,董卓就派东中郎将董越驻守渑池,中郎将段煨驻守华阴,中郎将牛辅驻守安邑,其余将领也是分布在各县,以此来抵御关东军队的进攻。安排好这边的事情后,董卓就返回了长安。孙坚在修复了皇陵后,就率军回到了鲁阳。牛辅是董卓的女婿。

夏季四月,董卓就抵达了长安,公卿百官都到车下迎接叩拜,董卓的威势可见一斑。

随后,董卓就向御史中丞皇甫嵩拱了拱手,说道:“义真,你害怕了吗?”

皇甫嵩回答说:“明公若以德行辅佐朝廷,那盛大的福祉就会到来,我又有什么可害怕的呢!反之,若是以刑罚来展现自己的威势,那天下人都会恐惧,难道只有我皇甫嵩一人吗!”

董卓的党羽想尊奉他如同周武王尊奉姜太公为“尚父”一样。董卓对此询问蔡邕的意见,蔡邕说:“明公的威德确实崇高,但与姜太公相比,我私下认为还差点距离。应当等平定关东,天子返回旧都洛阳后,再讨论此事。”董卓这才作罢。

随后,董卓又命令司隶校尉刘器清查官吏和百姓中“子女不孝、臣子不忠、官吏不清廉、弟弟不恭顺”的人,并下令把他们一律处死,财物全部没收充公。于是人们就开始互相诬告,冤死的人数以千计。这条政令搞得老百姓惶恐不安,要是在路上相遇只能用眼神示意,而不敢开口交谈。

六月丙戌日,生了地震,这种情况就是说老百姓对上层的统治不满了,以此来警示上层统治者,要对老百姓好一点了。

秋季七月,司空种拂被免职。随后又任命光禄大夫、济南人淳于嘉为司空;太尉赵谦也被罢免了,并任命太常马日磾为太尉。

当初,何进派云中人张杨回并州招募士兵,恰逢何进被杀,张杨便留在了上党,此时的他拥有数千名部众。

袁绍在河内时,张杨准备前往归附,于是就与南单于于扶罗一同驻扎在漳水。

韩馥看到天下豪杰大多都归附了袁绍,就心生忌恨,暗中就减少了对袁绍军粮的供应,想让他的部众离散。恰好遇到韩馥部将麹义反叛,韩馥与麹义打了一仗,结果没打赢,袁绍就趁机与麹义结盟。

这时,袁绍的门客逢纪对袁绍说:“将军要干大事却依赖他人的资助,若是不占据一个州作为根基,以后肯定无法保全自己。”

袁绍听后就说:“冀州的兵力强盛,我军因为缺粮,导致士兵饥饿不堪,此次若是夺不了冀州,以后就连立足之地都没有。”

逢纪说:“韩馥是个庸才,并没有什么谋略,我们可以先邀请公孙瓒一起攻打冀州,韩馥得知消息后必定会害怕,然后再派辩士为他陈说祸福,他迫于形势,一定会让位。”

袁绍认为他说的有理,当即就写信给公孙瓒,并许诺拿下冀州后给他封官加爵。公孙瓒看到好处,就带着兵来了,表面声称是讨伐董卓,实则密谋袭击韩馥,韩馥与公孙瓒交战失利,只能死守城池。

此时的董卓已入函谷关,袁绍就率军返回了延津,又派外甥陈留人高干以及韩馥的亲信颍川人辛评、荀谌、郭图等人劝说韩馥:“公孙瓒率领燕、代的精锐士兵乘胜南下,沿途各郡纷纷响应,他的锋芒不可抵挡。袁绍率军东进,其意难测,我们私下为将军感到危险!”

韩馥听后,就战战兢兢地问道:“那我该怎么办呢?”

荀谌说:“您自己琢磨琢磨,在宽仁容人、天下归附方面,与袁氏相比如何?”

韩馥说:“我不如他。”

“在临危决断、智勇过人方面,与袁氏相比如何?”

韩馥说:“也不如他。”

荀谌说:“袁氏是如今的豪杰,将军凭借三项不如他的劣势,却长期位居其上,他必定不会甘愿屈居将军之下。冀州是天下重要的资源之地,若他与公孙瓒合力攻取,将军的危亡就在眼前了。袁氏是您的旧友,曾经又是同盟。为今之计,将军若想保的平安,就只有将冀州让给袁氏,他必定会感激您的恩德,公孙瓒也无法与他相争。这样一来,将军就有了让贤的美名,还能让自己安如泰山。”

韩馥性格怯懦,竟同意了这个计策。

韩馥的长史耿武、别驾闵纯、治中李历听闻后感到不可思议,就赶紧劝他说:“冀州有甲士百万,粮食可支撑十年。袁绍只是孤立无援的客军罢了,平时仰仗我们的接济日子才能过下去,他就如同婴儿在股掌之上,很危险,我们要是断绝他的粮食,那他立刻就能饿死,为何要把冀州让给他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