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资治通鉴译文免费阅读全文 > 第62章 西域车师归汉帜北庭单于裂虏庭(第1页)

第62章 西域车师归汉帜北庭单于裂虏庭(第1页)

公元年的春季二月,生日食。

本年再没生什么大事

公元年春天二月,刘秀到东边去视察。大臣们跟刘秀说:“陛下您当皇帝已经三十年了,按规矩该去泰山举行封禅大典了。”刘秀下诏书回复说:“我当皇帝的这三十年里,百姓心里满是怨气,这我能骗得了谁,难道我还能骗老天爷不成?孔子说过‘难道泰山还不如林放(注:林放曾问礼之本,此处借指礼仪应重实质)吗’?何必要去糟蹋那七十二代帝王封禅的记录!要是郡县大老远派官员来给我庆贺,说些华而不实的好话,那就把他们头剃了,罚他们去屯田。”大臣们听了,就再也不敢提封禅的事儿了。

甲子那天,刘秀去了鲁国济南溜达;闰月的癸丑日,又回到宫里。在这期间,天上还出现了彗星,位置就在紫宫的方位。

到了夏天四月,刘秀把左翊王刘焉改封为中山王。五月,生了大水灾。

秋天七月,刘秀又去了鲁国,这次一直待到十一月才回宫。

这一年,胶东刚侯贾复去世了。贾复跟着刘秀打仗,从来没打过败仗,有好几次和其他将领一起突出重围、解救危机,身上受了十二处伤。刘秀觉得贾复打仗经常就跑到敌人的地盘里去了,很怕他出事,所以就很少派他远征了,但是特别欣赏他的这股勇猛劲,又经常让他跟着自己,所以贾复独立立下的战功不算多。其他将领每次讨论功劳的时候,贾复从来都不说话,这时刘秀就会说:“贾复的功劳,我心里明白滴很。”

到了公元年月,民间又闹起了大水灾,老百姓的日子那是非常的不好过。到了月末那天,还出现了日食,天上的太阳被挡住,天空一片昏暗。除此之外,地里还闹起了蝗灾,庄稼遭了殃。

当时,有个叫第五伦的人,在京兆当掾吏,主要负责管理长安的市场秩序。他做事特别公正,为人廉洁,把市场管理得井井有条,那些喜欢耍小聪明、违法乱纪的事儿在他眼皮子底下根本没生过。每次第五伦读到皇帝颁的诏书时,都会忍不住感叹道:“当今圣上真是英明的圣主啊,要是能见上一面,很多问题当场就能解决。”他的同事们听了,都笑话他说:“你连身边的将军都没法说服,还想着去打动皇帝?别做梦了!”但第五伦却很坚持,他说:“我只是还没遇到懂我的人而已,和大家的想法不一样罢了。”后来,他因为表现出色,就被推举为孝廉,还被任命为淮阳王的医工长,换了份新工作。

公元年春天正月,淮阳王进京朝见皇帝,这时的第五伦总算是有了面见皇帝的机会。刘秀就向第五伦询问治国理政的事儿,第五伦那是对答如流,刘秀听了就特别高兴。第二天,刘秀还专门把第五伦叫来,跟他聊了一下午。刘秀突然问第五伦:“朕听说你当小官的时候,动手打过岳父,还不跟堂兄一起吃饭,有这回事吗?”第五伦赶忙解释说:“我娶过三任妻子,她们都没有父亲。年轻那会儿正赶上饥荒和战乱,我不敢随便吃别人家的饭,大家看我老实,就编出这些瞎话。”刘秀听了就哈哈大笑,随后任命第五伦为扶夷县县长,可他还没来得及去上任,刘秀又改任他为会稽太守。第五伦当官清正廉洁,还经常给百姓谋福利,因此,大家都特别爱戴他。

有次刘秀读书读到《河图会昌符》里“赤刘之九,会命岱宗”这句话时,心里灵机一动,就下令让虎贲中郎将梁松等人去翻《河图》《洛书》这些谶书。一查才现,有三十六处提到刘秀这第九代皇帝该去泰山封禅的事。于是张纯等大臣就又上奏请求皇帝去封禅,这次刘秀终于点头答应了。随后,刘秀就让相关部门去研究汉武帝元封年间封禅的流程,得知要用方石垒祭坛,再用玉检、金泥封存。刘秀觉得采石的话太麻烦,就想用汉武帝当年封禅的旧石头,只要把记录祥瑞的玉牒放进去就行。可是梁松不同意,他坚持要重新采石,最后决定采完整的青石,不用凑齐五色石。丁卯日,刘秀就出东巡了。二月,就到了鲁国,接着前往泰山。辛卯日一大早,刘秀先在泰山南边举行燎祭仪式,祭祀上天,各路神仙都跟着享受香火,仪式和在长安南郊祭天差不多。等祭天仪式结束时,就快到吃早饭的时候了,刘秀就坐着辇车上山,中午过后才到达山顶,期间还换了身衣服。下午,刘秀就登上了祭坛北面,尚书令就递上了写有祷文的玉牒检,刘秀亲自用一寸二分的玉玺封好。等封完后,太常就让两千多骑兵掀开祭坛上的石头,尚书令把玉牒藏进去之后,再把石头盖上了,又用五寸大印把石检封好。刘秀拜了两拜,群臣都高呼万岁,然后才下山。刘秀到半夜才到山下,百官第二天早上才把事儿忙完。甲午日这天,刘秀又在梁阴举行禅祭仪式,祭祀大地,让吕后配祭,山川众神也跟着受祭,仪式跟元始年间在北郊祭祀大地一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三月,司空张纯去世了。四月,刘秀就回宫了,随后,就宣布大赦天下,还把年号改成了中元元年。之后刘秀还去了趟长安,五月就回来了。到了六月,太仆冯鲂被任命为司空。乙未日这天,司徒冯勤又去世了。

在这期间,京城的地面突然冒出甘甜的泉水,水边还长出红色的草,各地也频繁上报说出现了甘露。大臣们就劝刘秀说:“现在有这么多吉祥的东西出现,得让史官记录下来,好传给后人。”可刘秀就是不同意,总说自己没什么德行,每次地方上报祥瑞的事情,他都不让宣扬,所以史官也没机会记录。

本年秋天,又有好几个地方闹起了蝗灾,整的老百姓苦不堪言。到了十月,司隶校尉、东莱人李欣被任命为司徒。甲申日这天,刘秀就让司空去高祖庙祭告,给薄太后加上高皇后的尊号,以后配祭地神;又把吕后的牌位挪到园子里,让她四季享受祭祀。十一月月末,又生了日食。

就在这一年,刘秀下令修建明堂、灵台和辟雍,还把那些预言性质的图谶向天下公布。想当初,刘秀就是因为《赤伏符》的预言才当上皇帝的,所以他就特别迷信谶文,要是遇到拿不准的事儿就用谶文来做决定。给事中桓谭上书劝谏说:“大家总喜欢忽视眼前的实事,却选择相信那些奇闻异事。看看古代帝王留下的历史,都是以仁义正道为主,哪有这些怪力乱神的东西。连孔子他们都很少谈到天道和性命这些玄之又玄的事儿,后世那些没什么真才实学的儒生,怎么可能真的明白其中的意思呢?现在那些投机取巧的人,随意篡改图书里的内容,还假称是谶记,就是为了骗那些贪婪的人,还误导圣明的陛下,您可不能相信这些啊!我听说陛下之前识破了方士造假的炼金术,这多明智啊,可现在却迷信谶记,这不对啊!就算谶记偶尔能说准,这就跟抽签占卜一样,不过是巧合罢了。陛下应该明辨是非,别听这些小人胡说八道,应该多遵循《五经》里的正道。”刘秀看了奏疏就很不高兴。后来讨论灵台建在哪的时候,刘秀就问桓谭:“我想用谶记来决定这个事,你觉得咋样?”桓谭愣是半天没说话,最后才说:“我从来不读谶记。”刘秀问为啥,桓谭就又开始说谶记不符合经典之类的话。刘秀当场就火了,大声喊道:“桓谭竟敢非议圣人,目无法纪,实在该杀!”桓谭吓得拼命磕头,一直磕得头破血流,过了好一会儿,刘秀才下令饶了他一命。后来桓谭被贬为六安郡丞,结果在去上任的路上就病死了。

针对这事,范晔就说:桓谭因为不迷信谶记丢了命,郑兴因为说话小心谨慎才逃过一劫;贾逵擅长附和谶文,最后做了大官。皇帝就用这种标准来评判一个人的学问高低,真是太可悲了!

就在桓谭被贬的同时,匈奴南单于比去世了,他的弟弟左贤王莫继位,成了丘浮尤鞮单于。刘秀就派使者带着印玺、文书去册封,还赏赐了他衣服和彩绸,从这以后汉朝对匈奴新单于继位的赏赐就成了惯例。

公元年春天正月,朝廷第一次在都城北郊修建祭坛,用来祭祀后土(土地神)。

到了二月,刘秀就在南宫前殿去世了,享年六十二岁。刘秀生前每天一大早就上朝了,一直忙到太阳偏西才结束。下朝后还经常召见公卿大臣、郎将,和他们讨论儒家经典,常常聊到深夜才休息。皇太子看父亲这么拼命,就劝他说:“陛下像大禹、商汤一样英明,却没像黄帝、老子那样注重养生,希望您能多休息,保重身体。”刘秀却说:“我做这些事感到很快乐,并不觉得累!”刘秀靠打仗打下了江山,待天下安定后,他就让功臣们退居二线,开始重用文官。他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牢牢掌握大权,做事懂得审时度势,所以能恢复汉朝往日的辉煌,让国家呈现出一幅和谐的画卷。

刘秀去世后,太尉赵熹负责操办丧事。因为之前王莽篡权天下大乱时,很多旧的礼仪规矩都没了。当时皇太子和各地王爷混在一起,各封国的官员也随意进出皇宫,和朝廷百官没什么区别。赵熹就严肃地站在殿阶上,手按宝剑,把王爷们都请下殿,明确了礼仪当中的尊卑秩序;他还上奏请求派谒者把封国官员安排到其他县里去,又让王爷们都回到自己的王府,只有朝见皇帝的时候才能进宫。赵熹重新整顿礼仪,加强宫门守卫,把皇宫内外管理得规规矩矩的。

之后,太子就登基做了皇帝,尊称皇后为皇太后。

山阳王刘荆在刘秀的丧礼上没有一点悲伤的样子,他还写了封匿名信,让仆人冒充大鸿胪郭况,把信送给东海王刘强。信里说刘强本来没罪却被废了太子之位,还提到郭皇后被废受辱的事,劝刘强回东方起兵夺取皇位,还说:“汉高祖刘邦从一个小小的亭长起家,当今陛下从白水起兵,大王您可是陛下的长子,以前还做过太子!做事要果断,可别像笼子里的羔羊那样任人宰割。皇帝驾崩,连普通百姓都可能趁机闹事,大王您难道不想有所作为吗!”刘强收到信后被吓得不轻,就马上抓住送信的人,还把信交给了新皇帝。新皇帝明帝因为刘荆是自己的弟弟,就没把这事公开,只是把刘荆打到了河南宫去居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到了三月,刘秀就被安葬在了原陵。

夏天四月,明帝下诏书说:“现在先帝刚去世,地方上又没有得力的官吏,这就像要渡深潭却没有船一样。治理国家责任重大,我现在年纪还小,考虑事情可能不周全,实在是需要贤能的人来辅佐我。高密侯邓禹,是开国功臣里功劳最大的;东平王刘苍,为人宽厚,学问渊博,又有谋略。现在任命邓禹为太傅,刘苍为骠骑将军。”刘苍再三推辞,明帝却不答应。明帝还下诏书,让骠骑将军可以设置长史、掾史等四十个属官,地位比三公还高。刘苍曾向朝廷推荐西曹掾、齐国人吴良,明帝说:“推荐贤才来帮助国家,这是宰相该做的事。当年萧何推荐韩信,高祖直接设坛拜将,都没再考试。朕现在就任命吴良为议郎。”

早些时候,烧当羌的领滇良打败了先零羌,并占领了他们的地盘。滇良死后,他的儿子滇吾继位,部落是越来越强大。这年秋天,滇吾和弟弟滇岸就带着人马侵犯陇西地区,把陇西太守刘盱打得大败而逃,守寨的羌族部落也跟着纷纷反叛。面对异族的反叛,明帝就下诏书,派谒者张鸿率领各郡的军队前去讨伐,双方在允吾大战了一场,结果张鸿的军队全军覆没。到了十一月,明帝又派中郎将窦固监督军队,捕虏将军马武做副将,带着四万人马去征讨羌族。

就在这一年,南单于莫去世了,他的弟弟汗继位,称为伊伐于虑鞮单于。

公元年春天正月,明帝就带着公卿及以下的官员,到原陵去祭拜刘秀,整个仪式就跟大年初一举行朝会一样隆重。明帝坐着车拜祭刘秀的神位,祭拜完后就坐在东边厢房;侍卫们则是站在神位后面,太官就端上了祭品,而太常就负责奏乐;各郡国负责统计汇报的上计吏,一个接一个地走到神位前,汇报当地粮食价格和百姓生活的困难情况。从这以后,每年都按这个流程来祭拜。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