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从仙剑开始的聊天群 > 第35章 定中观心初窥门径(第1页)

第35章 定中观心初窥门径(第1页)

心灵窥径:静里藏真,念中生慧

第一章:定中观心,初窥门径

清玄峰的静心坪,总是笼罩着一层淡淡的薄雾。楚根盘膝坐在忘忧草丛中,已维持这个姿势三个时辰了。他双目轻闭,呼吸悠长,周身的法力平稳如镜湖,没有一丝波澜——这不是寻常的打坐,而是蜀山的“静心入定”之法,专门用来打磨心灵境界。

自从在藏经阁领悟性命双修之道,楚根便越意识到:肉身是船,法力是帆,神魂是舵,而心灵境界,则是指引航向的灯塔。若灯塔不明,船再坚固、帆再强劲,也可能驶入歧途。

“定者,心之所止也。”楚根默念着《清静经》中的句子,识海中的杂念如水中的泥沙,正缓缓沉淀。起初,他的识海像被狂风搅动的湖面,练剑的招式、锻剑的火候、万兽谷的厮杀、白杨镇的回忆……无数画面翻腾不休,让他根本无法专注。

他试着用性修时练的“五脏存神法”,让青龙、朱雀、黄龙、白虎、玄武五道神影在识海边缘巡逻,将那些跳跃的杂念一一“安抚”。就像牧人驱赶羊群,他用沉稳的心神,引导着杂念归于平静。

一个时辰后,识海渐渐澄清。楚根“看”到,在识海的最中央,有一点微弱的金光,那是他心灵的“本源”,纯粹而宁静,却被层层杂念包裹,难以显现。

“窥径之要,在‘见己’。”清玄长老曾指点他,“所谓心灵境界,不是看破外物,是看清自己。你能在定中看到自己的杂念,便算踏入了‘窥径’的门槛。”

楚根集中精神,凝视着那点金光。他没有去“对抗”周围的杂念,只是静静地“观察”——观察杂念如何生起,如何变化,如何消失。他现,许多杂念都源于“贪”与“惧”:贪求更强的法力,惧怕修炼中的瓶颈,贪求他人的认可,惧怕试炼中的危险……

当他看清这些杂念的根源时,那些包裹着本源金光的“杂念之雾”,竟开始一点点消散。金光变得明亮了些,楚根能感觉到一股温暖的力量从识海蔓延至全身,让他的心神前所未有的安宁。

“原来如此。”他心中微动,“不是要‘消灭’杂念,是要‘理解’杂念。它们本就是心的一部分,看清了,也就放下了。”

当他从定中醒来时,夕阳正落在静心坪的边缘,将忘忧草染成金色。楚根站起身,只觉神清气爽,以往练剑后残留的疲惫感消失无踪,连思维都变得格外清晰。他试着回忆《蜀山剑经》中的晦涩章节,那些曾经难以理解的剑理,此刻竟如掌上观纹,一目了然。

“窥径境,果然有妙用。”楚根握了握拳,能感觉到心灵与神魂的连接更加紧密,仿佛隔着一层薄纸被捅破,内外通透。

接下来的日子,楚根将“入定静心”融入了日常修行。练剑前,他会先入定一刻钟,让心神归于空明,再挥剑时,剑招便少了刻意,多了自然;锻剑时,他会在熔铁前入定,让心与铁水共鸣,锻出的剑坯便更贴合他的心意;甚至在交易坊与人换资源时,他也能保持心平气和,不因价格高低而波动情绪。

有次,一位松风峰的弟子在交易坊故意刁难,说他的气御符是次品,想压低价格。换作以前,楚根或许会争辩几句,甚至动怒,但这次,他只是平静地看着对方,心中没有丝毫波澜。

“师弟若觉得不好,便请自便。”楚根淡淡道,转身就要离开。

那弟子反倒愣住了,他本想激怒楚根,趁机压价,却没想到对方如此平静。看着楚根沉稳的背影,他忽然觉得自己的计较有些可笑,连忙道:“楚师兄留步,是我失言了,就按原价换!”

楚根回头,微微一笑,没有多言。他知道,这不是对方妥协了,是自己的平静心境,影响了对方的情绪——这便是心灵境界的无形之力。

第二章:念起即觉,炼心如锻剑

初入窥径境,楚根最大的感悟是:心灵的修炼,与锻剑何其相似。

锻剑要反复敲打,去除杂质;炼心要时刻观照,觉察杂念。锻剑时一锤不慎,便可能留下裂纹;炼心时一念不察,便可能被欲望裹挟。

他开始践行“念起即觉”的法门——无论行住坐卧,都保持对自己念头的觉察,一旦有杂念生起,便立刻“看见”它,不追随,不评判,让它自然消散。

这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极难。

一次在灵脉泉淬火,楚根不小心将一小桶珍贵的泉水洒了一半。他心中立刻升起一丝懊恼:“怎么这么不小心?这可是用三株灵草换来的!”

念头刚起,他便觉察到了。按照“念起即觉”的法门,他没有陷入懊恼,只是在心中“标记”了这个念头:“哦,这是懊恼。”

奇妙的是,当他清晰地“看见”这丝懊恼时,懊恼便像被戳破的气球,瞬间瘪了下去。楚根随即平静地收拾好水桶,转身去寻找补救的办法,没有让负面情绪影响接下来的锻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还有一次,在万兽谷猎杀暗影豹时,他被妖兽的毒液溅到了手臂,虽然及时用解药处理,却还是泛起了红疹。同行的师弟很担心,他却心中平静,甚至能“觉察”到自己手臂的疼痛是如何沿着神经传递,如何引轻微的恐惧——当他看清这一切时,疼痛似乎都减轻了几分。

“炼心如锻剑,要的就是这份‘清醒’。”楚根在日记中写道,“剑有铁屑,心有杂念,都是常态。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及时清理。”

他将锻剑的“百炼”精神,用到了炼心上。每天入定时,他都会像检查剑坯一样,仔细“扫描”自己的心灵,找出那些细微的、不易察觉的杂念——比如对长老表扬的渴望,对不如他人的嫉妒,对未来的焦虑……这些杂念如同剑坯中的微尘,看似微小,积累多了,便会影响心灵的“纯度”。

为了更好地炼心,楚根甚至给自己“找不痛快”。

他主动申请去看守蜀山最枯燥的“藏经阁外围”,那里每天要做的,就是整理散乱的竹简,登记借阅的名录,重复而乏味。许多弟子待不了三天就会申请调离,楚根却待了整整一个月。

在这一个月里,他每天面对的都是同样的工作,同样的竹简,同样的灰尘。起初,他心中确实升起过烦躁:“我为何要做这种琐事?不如回去练剑、锻剑有意义。”

但他立刻觉察到了这丝烦躁,并用“念起即觉”将其抚平。他试着在整理竹简时观照自己的呼吸,在登记名录时觉察笔尖的触感,在擦拭灰尘时感受指尖与尘埃的接触——渐渐地,他竟从这份枯燥中找到了乐趣:每一根竹简都有自己的重量,每一个名字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粒尘埃都有自己的轨迹。

离开藏经阁外围时,看守的老执事对他说:“你是第一个在这里待满一个月,还越待越精神的弟子。你的心,比这竹简还静。”

楚根知道,自己的心灵,经过这一个月的“打磨”,又纯净了几分。那些细微的杂念被一一觉察、清除,识海中央的金光,比以往更加明亮。

他现,当心灵足够平静时,对天地的感知也变得不同。走在清玄峰的小路上,他能“听”到草木生长的声音;坐在剑庐的灵火旁,他能“看”到火焰跳动的节奏;握着清风剑时,他能“感”到剑的喜悦与期待。

这种“通感”,让他的剑术、法术、锻剑术都有了新的突破。剑招更贴合自然,法术更顺应元气,剑坯更有灵性——这都是心灵境界提升带来的连锁反应。

“原来心灵的力量,能渗透到修行的方方面面。”楚根望着天边的流云,心中一片澄明。炼心,从来不是孤立的修行,它是一切修行的根基。

第三章:静生智慧,破局之道

窥径境的心灵,不仅能“止念”,更能“生慧”。

楚根现,当他的心足够平静时,许多以往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都会迎刃而解。那种智慧不是来自书本,也不是来自他人指点,而是从空明的心灵中自然流淌出来,如泉水般清澈,如阳光般透彻。

剑庐曾接到一个棘手的活:修复一柄“七星古剑”。这柄剑是蜀山开派时期的灵兵,剑身刻着北斗七星纹,能引动星辰之力,却因年代久远,星纹中的元气脉络几乎断绝,几位老锻剑师修了半个月,都没能让剑重新焕生机。

老王把剑交给楚根时,叹了口气:“这剑的星纹太古老,没人知道当初是怎么刻的。你试试吧,修不好也不怪你。”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