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从仙剑开始的聊天群 > 第35章 定中观心初窥门径(第2页)

第35章 定中观心初窥门径(第2页)

楚根没有急着动手,他将七星古剑放在养剑台上,每天入定观想,让自己的心神与古剑共鸣。他没有去想“如何修复”,只是静静地感受剑身上残留的气息——那是星辰的浩瀚,是岁月的沧桑,是曾经的辉煌。

三天后,在一次深度入定中,楚根的识海竟与古剑产生了奇妙的连接。他“看”到了一幅画面:开派祖师手持古剑,在星空下引气,北斗七星的光芒顺着剑身上的纹路流淌,注入剑身,那些星纹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随着星辰的运转,时刻微调着角度。

“原来如此!”楚根猛地睁开眼,心中豁然开朗。这七星纹不是“死纹”,是“活纹”,需要根据星辰的方位调整才能激活!

他立刻行动起来,没有去修补断裂的纹路,而是用特制的灵錾,按照当前北斗七星的方位,微微调整了星纹的角度。调整完毕,他将一股精纯的法力注入剑身,同时引动夜空的星辰之力。

“嗡——”

七星古剑突然出一声清越的鸣响,剑身的星纹亮起,与夜空中的北斗七星遥相呼应,一股浩瀚的星辰之力顺着纹路涌入,古剑重新焕出璀璨的光芒。

“成了!”老王冲过来,捧着古剑激动得手都在抖,“你小子……你是怎么想到的?”

楚根笑了笑:“不是我想到的,是剑告诉我的。”

他知道,这不是剑真的会“说话”,是他平静的心灵,让他能捕捉到古剑残留的信息,从而生出修复的智慧。这种“静中生慧”的体验,让他对窥径境的理解又深了一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练剑上,这种智慧同样显现。

楚根卡在《蜀山剑经》的“流云十三式”最后一式“归墟”很久了。这一式讲究“剑出无痕,势归虚无”,需要将所有剑招的力量收放自如,归于一点,再突然爆。他练了不下千遍,却总觉得差了点什么,要么收得不够彻底,要么爆得不够自然。

一日,他在静心坪入定,看着云雾聚散。雾气从山间升起,弥漫开来,遮蔽了峰峦,而后又渐渐消散,露出原本的轮廓,整个过程自然而然,没有丝毫刻意。

“聚散无形,来去自然……”楚根心中一动,识海中突然闪过“归墟”式的剑理。

他立刻起身,拔出清风剑。没有刻意运气,没有强行收势,只是让剑随着心意流转,像云雾聚散般自然。剑招起时如雾生,剑招落时如雾散,当最后一式“归墟”使出时,清风剑的剑尖仿佛化作了一个无形的漩涡,周围的天地元气被瞬间吸入,又猛地喷出——没有惊天动地的声势,却在三丈外的石壁上,留下了一个光滑的圆洞,洞壁平整如镜。

“成了!”楚根收剑而立,脸上露出释然的笑容。这式“归墟”,不是靠力量练会的,是靠心灵的领悟,靠那份“自然而然”的智慧。

这种“静生智慧”,也让他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更加圆融。

蜀山各峰之间,偶尔会为了资源分配产生摩擦。一次,清玄峰与松风峰因为灵脉泉的使用权争执不下,两边的弟子都动了火气,差点打起来。

楚根正好路过,他没有偏袒任何一方,只是平静地说:“灵脉泉的水,是蜀山的,不是哪一峰的。与其争执谁用得多、谁用得少,不如想想如何让泉水挥最大的用处。比如,清玄峰擅长锻剑,可用泉水淬火;松风峰擅长炼丹,可用泉水熬药,我们按需求分配,岂不更好?”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让人平静的力量。两边的弟子听着,原本激动的情绪渐渐平复下来,开始认真考虑他的提议。最后,两峰达成了协议,按用途分配泉水,皆大欢喜。

清玄长老得知后,对他说:“你这几句话,比蛮力更有力量。这便是‘静能生慧’,‘慧能破局’。”

楚根明白,心灵的境界,从来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它能转化为解决问题的智慧,转化为影响他人的力量,转化为修行路上的指路明灯。窥径虽浅,却已让他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

第四章:蕴养精神,久久为功

窥径境的心灵,如同一颗刚芽的种子,需要精心蕴养,才能茁壮成长。楚根深知,心灵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久久为功”的耐心与坚持。

他为自己制定了“每日三省”的功课:

清晨入定,反省昨日的念头是否清净,有无被杂念裹挟;

午时练剑后,反省剑招是否合乎心意,有无刻意强求;

夜晚睡前,反省一日言行是否妥当,有无违背初心。

这种反省不是自我批判,而是客观的“复盘”,像园丁修剪枝叶般,及时将心灵中歪斜的“念头枝桠”扶正。

有次,他在交易坊用一柄灵兵换了块罕见的“凤血石”,回来后才现,那石头其实是用普通红石染色伪造的。换石头的弟子早已不见踪影。

起初,楚根心中升起一丝愤怒和不甘:“竟然敢骗我!”但他立刻觉察到了,并在晚间反省时思考:“为何会被骗?因为我当时贪求凤血石的稀有,忽略了仔细检查。这不是对方的错,是我自己的贪心给了对方可乘之机。”

想通这点,愤怒和不甘便烟消云散。他没有去寻找那个弟子算账,而是将这块假石头放在案头,作为“警醒”——提醒自己无论何时,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贪欲蒙蔽。

这种“从错误中学习”的态度,让他的心灵在一次次反省中变得更加坚韧。

除了反省,楚根还通过“读经”“听涛”“观星”等方式,蕴养精神。

他每日都会读一段《道德经》或《南华经》,不是为了记住文字,而是感受经文中蕴含的“道韵”,让那些智慧的文字滋养心灵。读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时,他便学着让心灵如流水般柔软而包容;读到“致虚极,守静笃”时,他便将心神沉入更深的空明。

清玄峰的悬崖边,有一处“听涛石”,站在上面能听到远处云海翻涌的声音,如万马奔腾,又如雷霆轰鸣。楚根常去那里静坐,听涛声起落,让心灵在喧嚣中保持宁静。渐渐地,他能从涛声中听出“无常”——涛声时而大,时而小,时而急,时而缓,从无定数,正如人生的境遇,有起有伏,有顺有逆,唯有保持本心,才能处变不惊。

每月十五的夜晚,他会去观星台观星。看着满天星辰按序运转,斗转星移,永恒不变,他便会感受到自身的渺小,以及天地的浩瀚。那些因一时得失而生的计较,在星空的映照下,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精神的蕴养,就像给灯添油。”楚根在日记中写道,“油足了,灯才能长明;精神足了,心灵才能久静。”

这种日复一日的蕴养,让他的窥径境越来越稳固。识海中央的金光,从最初的米粒大小,长到了拳头大小,散着温润而坚定的光芒。他的眼神也变得更加深邃、平和,看人看事,总能直达本质。

一次,蜀山举办“论道大会”,各峰弟子探讨修行中的困惑。一位内门弟子问:“弟子修炼多年,总觉得进步缓慢,心中焦虑,不知如何是好?”

许多长老和弟子都给出了自己的建议,有的说要勤加修炼,有的说要寻找机缘,有的说要服用丹药。

轮到楚根时,他只是平静地说:“进步如登山,有时快,有时慢。快时不骄,慢时不躁,一步一步往上走,终能登顶。焦虑就像登山时回头看脚下的悬崖,只会让你心慌腿软,不如专注于眼前的台阶。”

他的话简单朴实,却像一股清泉

喜欢从仙剑开始的修行路请大家收藏:dududu从仙剑开始的修行路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