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长,罗记者是京城早报的大记者,经常报道国内外要闻,在这一行很有名气。”
“这位是周记者,来自东城晚报。”
娄晓娥逐一介绍在场的记者。
他们分别来自京城几家主要报社,何雨柱虽不熟悉,但也略有印象。
“久仰久仰……”
何雨柱与他们寒暄几句。
“何社长,我们京城早报想对您做一次专访,”
“不知您现在是否有空?”
罗记者的气场明显压过其他记者,
他一开口,旁人便不作声。
何雨柱瞥见其他记者嘴唇微动,欲言又止,
看来是不敢得罪这位罗记者。
“看来这人有点来头。”
何雨柱笑了笑,回答:“没问题,现在就可以开始。”
“各位也一起来吧,有什么问题尽管问。”
他不想多费时间,干脆在办公室开个问答会。
罗记者眉头微皱。
他本想单独采访何雨柱,
为京城早报拿下独家新闻。
以往只要他出面,其他记者都会退让。
但何雨柱这么一说,他也不便反对。
更何况,《飞》杂志销量已破百万,
他们京城早报花了十多年才达到的成就,
何雨柱的非专业团队三天就做到了。
罗记者心知,这本杂志将来必在京城,乃至全国出版界占有一席之地。
何雨柱年纪轻轻就当上社长,定有非凡之处,
还是别得罪为好。
于是,罗记者第一个提问。
罗记者向何雨柱提问:“何社长,您是否预料到《飞》这本科幻杂志一经推出便能在京城引起如此大的反响?”
何雨柱神态自若地答道:“算是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
罗记者追问:“能否详细说说?”
何雨柱解释道:“意料之外,是因为科幻题材在国内的读者群体相对有限,我们作为先行者,开创了国内科幻杂志的先河。
创刊号能够迅售出一百万册,说实话,确实出乎我的预料。”
“不过这一切又合乎情理,因为《飞》创刊号的质量完全对得起这个销量。
我个人认为,它在同类杂志中堪称世界顶尖,没有之一。”
何雨柱语气坚定,充满自信。
在场的记者们纷纷点头表示认同。
他们都读过《飞》创刊号,无不被其高质量所震撼。
这些记者大多文化素养较高,接触过不少国内外报刊杂志,而《飞》创刊号的质量确实令他们大开眼界。
因此,何雨柱的自信并非没有依据。
“年纪轻轻,气场却如此强大!”罗记者与其他记者心中不约而同地感叹。
何雨柱虽然年轻,却已展现出业界领袖的风范。
随后,周记者——一位三十多岁的女记者——提问道:“何社长,我了解到您之前曾是轧钢厂的食堂炊事员。
请问您是如何通过自学,在如此年轻的年纪创作出那么多令人惊叹的科幻作品的呢?”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何雨柱微微一笑,反问道:“你们想知道我为何能写出这么多优秀作品吗?其实原因很简单。”
他故意停顿片刻,记者们纷纷屏息凝神,连一旁的娄晓娥和正在工作的冉秋叶也不由自主地放轻了呼吸。
“这靠的是天赋。”何雨柱缓缓说道,“这种天赋,是你们学不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