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我这个人除了这点天赋,其他方面实在乏善可陈。”
这番话让在场众人一时语塞,内心颇为无奈。
o打不过就加入(第更)
罗记者听得目瞪口呆。
他平时采访的行业大佬们说话都十分谨慎、讲究分寸,而何雨柱的风格却让他内心受到不小的冲击。
然而转念一想,何雨柱的言论恰恰是新闻的绝佳爆点。
如果《京城晚报》今晚的头版头条标题是“《飞》创刊号破百万,何雨柱:我除了天赋一无所有”,必将引广泛讨论。
尽管这个时代的记者仍拿固定工资,报纸销量与个人收入无关,但行业内的能力仍是硬通货。
罗记者之所以比其他同行更有资历和声望,正是因为他敏锐的洞察力和制造话题的能力。
“咳…咳…”罗记者清了清嗓子,试图缓和现场气氛,随后继续提问:“何社长,请问您对《飞》的下一步展有何具体规划?这本杂志将会是月刊还是周刊呢?”
这是一个关键问题。
在当时,大多数杂志都是月刊,因为市场有限,读者群体相对较小。
月刊的出版压力也远小于周刊。
通常的杂志社无法应对周刊的高强度运作。
唯有那些不计较销量、并有集体支持的杂志才能行周刊。
何雨柱既不愿走周刊路线,因为杂志社人手不够;
也不愿选择月刊,毕竟科幻世界《飞》的销量已足以支持周刊市场。
最终,何雨柱决定采用半月刊的形式。
“都不对。”
“我们科幻世界《飞》是半月刊,下一期将在一周后推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何雨柱的话让在场记者们一时愣住。
半月刊?
这又是一个创新之举。
“此外,下期科幻世界《飞》将举行一次征文大赛。”
何雨柱向记者们复述了之前向于海棠解释过的内容。
记者们听得目瞪口呆。
何雨柱实在太擅长制造新意了。
他们在出版行业多年,从未听说过征文大赛这种形式。
而且何雨柱的设想是全国范围的征文大赛,这无疑又是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
罗记者飞快地在笔记本上记录着,内容太多,几乎忙不过来。
其他记者也是如此。
大家都觉得此行收获颇丰。
何雨柱则将这些报刊视为征文大赛的宣传渠道之一。
借助这些报刊的报道,加上科幻世界《飞》自身的广告,
何雨柱的目标是让京城的每个人都知晓科幻世界《飞》即将举办征文大赛。
哪怕原本不知道这本杂志的人,也能通过征文大赛了解到它。
此时,全国电视机年产量不足千台,
就连效益极佳的第三轧钢厂也没有一台电视。
电视台更是稀少。
若历史不被改变,新闻联播还要等二十多年才会出现。
即便有电视,也几乎无节目可看。
正因为电视行业尚不达,
否则何雨柱真想在这个时代打造一个类似“脑白金”的广告。
广告词他都已经想好了:
【想成为科幻大师吗?】
【想受到万人敬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