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寿宴的余热未散,一纸来自江北重镇——淮扬府衙门的公函,便被快马送到了苏碗手中。公函措辞客气,言明淮扬知府听闻信州咖啡于提神醒脑上有奇效,又知苏记正奉旨推行咖啡官引,特邀苏记东家前往淮扬,考察当地漕运枢纽情况,商议于漕工之中试点推广咖啡事宜。
淮扬府地处运河要冲,漕粮转运重地,其态度对咖啡在江北的推广至关重要。苏碗深知此行意义重大,立刻着手准备。
她带上了经验丰富的烘焙师傅、善于沟通的娟子,以及一队精干护卫,包括伤愈后愈沉稳的石猛。临行前,苏承业再三叮嘱漕运衙门关系复杂,务必谨慎。周文焕则拍着胸脯保证,已去信淮扬故交,会给予照应。
数日后,苏碗一行抵达了繁华喧嚣的淮扬府。运河之上,漕船如织,码头上力夫号子震天,一派繁忙景象。淮扬知府并未立刻接见,只派了户房一名书吏接待,安排他们住进驿馆,态度不冷不热。
苏碗也不着急,安顿下来后,便带着娟子和石猛,亲自去往码头实地考察。
时值初夏,天气已然闷热。码头上,赤裸着上身的漕工们喊着号子,扛着沉重的粮包,往返于船舷与岸上车马之间,汗水顺着古铜色的脊背流淌,许多人脸上都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
苏碗站在不远处观察良久,对娟子低声道:“看到了吗?此地漕工劳作强度极大,极易疲乏。若咖啡真能在此地证明其提神之效,比任何说辞都管用。”
她并未冒然上前推销,而是先在码头附近寻了家干净的茶摊坐下,要了几碗大碗茶,看似随意地与摊主闲聊起来。
“老伯,这码头的爷们儿可真辛苦,瞧着都累得慌。”
摊主是个健谈的老汉,叹道:“可不是嘛!这漕粮转运,讲究的就是个时效,耽误不得。这些苦哈哈,常常一干就是好几个时辰,全凭一口硬气撑着。有时候实在熬不住了,就拿凉水猛浇头,或者嚼些辛辣的姜片提神,也是没法子。”
苏碗顺势问道:“若是有种饮子,喝了能让人精神好些,又不似姜那般辛辣,您说他们会试试吗?”
老汉狐疑地看了她一眼:“姑娘说的是啥饮子?贵的咱可喝不起。”
“成本倒不算太高,只是味道有些特别,初喝可能不惯。”苏碗笑道,“老伯,明日此时,我送一些过来,免费请您和几位工友尝尝,如何?若觉得好,以后我可以按比茶汤稍贵一点的价格,长期供您这摊子卖。”
老汉将信将疑,但听说免费,又能多个营生,便答应下来。
次日,苏碗带着一大壶提前冲泡好、又适当放凉了些的清咖啡,并一小罐蜂蜜来到茶摊。她让老汉叫来了几个相熟、且看上去最为疲惫的漕工。
“诸位大哥辛苦,这是我家祖传的方子熬的提神汤,今日免费请大家尝尝,给提提意见。”苏碗让娟子给每人倒了一碗。
黝黑的漕工们看着碗里黑乎乎的汤汁,都有些犹豫。一个胆大的汉子端起来闻了闻,皱了皱眉,但还是仰头喝了一大口。
“嗬!苦!”他龇牙咧嘴,引得同伴笑。
苏碗忙道:“大哥别急,慢慢喝,回味一下,或者加点蜂蜜试试。”
那汉子依言又喝了一小口,咂咂嘴,疑惑道:“咦?好像……是有点不一样,嘴里有点回甘。”他按照苏碗的提示,加了些蜂蜜再喝,眉头舒展开来,“这么喝顺口多了!”
其他几人见状,也纷纷尝试起来。初时皆被苦味劝退,但在苏碗的引导下细品,或加入蜂蜜后,大多都感受到了那独特的回甘与随后涌上的、清晰的振奋感。
“好像……是没那么晕乎乎的了?”一个年轻些的漕工晃了晃脑袋,惊讶道。
“肚子里也暖烘烘的,不像凉水激得难受。”另一个附和。
虽然并非人人都立刻喜欢上这味道,但“提神”、“暖腹”的效果却是实实在在感受到了。那摊主老汉也尝了,啧啧称奇。
苏碗并未强求,只留下一些咖啡粉和蜂蜜,教给老汉简单的冲泡方法,约定三日后再来看反馈。
三日后再去,那老汉一见到苏碗便满脸笑容:“姑娘!你那‘提神汤’可真神了!这几日,好些个工友干活前都来我这喝一碗,都说精神头足了不少!就是……这价钱?”
苏碗早已算好成本,报了一个比普通茶汤略高,但远低于酒楼售价的批价。老汉盘算一下,有利可图,当即拍板要长期订货。
此事很快在码头上传开。淮扬知府那边似乎也听到了风声,态度明显热情起来,正式接见了苏碗,并安排她与漕运衙门的官员会面。
会谈中,苏碗不再空谈概念,而是直接引用码头试点的反馈数据,阐述了咖啡于提升漕工效率、减少疲劳意外的潜在益处,并提出了一个由苏记提供原料和技术培训、由官方组织在各大漕运码头设立“咖啡茶摊”的初步方案。方案务实具体,考虑周全,令漕运官员们频频点头。
走出淮扬府衙时,夕阳正好。娟子兴奋地说:“姑娘,咱们这事,是不是成了?”
苏碗望着运河上穿梭的船只,微微一笑:“算是开了个好头。接下来,便是将淮扬的模式,复制到江北每一个重要的漕运节点上去。”
她仿佛已经看到,那浓郁的豆香,将随着奔腾的运河之水,流淌向更广阔的天地。而这一切的基石,并非来自上方的旨意,而是源于最底层漕工们最真实的需求与认可。这让她觉得,脚下的路,走得格外踏实。
喜欢一品豆妃请大家收藏:dududu一品豆妃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