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龙舟竞渡作文 > 第 36 章(第2页)

第 36 章(第2页)

消息传到江南时,秦弓正在审阅《民生实务》初稿。

"陛下这是要把文教重任交给你啊。"吴戈道。

秦弓轻叹:"责任重大。"

《民生实务》历时一年终于成书。这本书语言浅白,配有大量插图,将农耕丶水利丶医药等知识系统整理,深受百姓欢迎。就连朝中大臣也纷纷索要,说是"实务宝典"。

更让人惊喜的是,苏沫受此书啓发,编写了《女红新编》,将纺织丶刺绣等女红技艺也整理成书。

这日,北狄使者来访,带来阿史那云的亲笔信。信中除了问候,还请求派遣学子来文渊阁学习。

"汗王说,北狄想要兴盛,必须学习中原文化。"使者道,"希望先生能够接纳。"

秦弓欣然应允。不久,第一批北狄学子抵达江南,与他们同来的还有西凉王子慕容燕。

慕容燕如今已是翩翩少年,在江南这些年的熏陶下,全然看不出胡人模样。他天资聪颖,尤其擅长绘制地图。

"先生,"这日他拿着新绘的西域地图来找秦弓,"学生将西域三十六国的风土人情都标注在上面了。"

秦弓仔细查看,赞叹不已:"有了这份图,东西往来就方便多了。"

慕容燕犹豫片刻,道:"学生想回西域看看。"

"为何?"

"西域诸国争斗不断,百姓苦不堪言。"慕容燕目光坚定,"学生想效仿先生,在那里开设学堂,传播中原文化,促进各族和睦。"

秦弓欣慰地点头:"这个想法很好。"

在慕容燕准备返回西域期间,秦弓特意为他编写了《西域志》,整理中原与西域交往的历史经验。

临行那日,慕容燕跪地叩首:"先生教诲,学生永世不忘。"

送走慕容燕,秦弓在书房静坐良久。吴戈走进来,见他对着慕容燕绘制的地图出神。

"在想什麽?"

"在想,"秦弓轻声道,"我们播下的种子,终有一天会开花结果。"

这时,阿升送来京城急报:太傅王崇古病重!

这位三朝元老在病榻上给秦弓写了一封信:

"秦先生:老夫一生守成,视新政如洪水猛兽。如今病重,反躬自省,方知先生之远见。望先生不计前嫌,继续辅佐陛下,革新弊政。。。"

随信寄来的,还有王崇古毕生整理的《典章沿革考》。

秦弓捧着这本书,久久无言。

三日後,王崇古逝世。新帝下旨追赠太师,谥文正。秦弓在文渊阁设灵位祭奠,亲自撰写祭文。

经此一事,朝中守旧势力渐衰,新政得以顺利推行。

时光荏苒,转眼又是三年。文渊阁已成为天下文教中心,不仅刊印典籍,更培养了大量人才。这些学子散往各地,将新思想丶新学问传播开来。

这日,秦弓正在阁中讲学,忽然有个年轻学子提问:

"先生淡泊名利,隐居江南,为何还要如此尽心文教?"

秦弓微笑:"为人一世,总该为这世间留下些什麽。"

他望向窗外,文渊阁内学子如云,琅琅书声不绝于耳。

"你看这些学子,他们将来或为官,或为师,或务农,或经商。但无论身在何处,所学知识都能造福一方。这,就是传承。"

台下寂静无声,所有学子都肃然起敬。

晚间,秦弓与吴戈在园中散步。月华如水,倾泻在相携的身影上。

"还记得我们刚来江南时的愿望吗?"吴戈问。

"记得。"秦弓微笑,"想过闲云野鹤的日子。"

"现在呢?"

"现在。。。"秦弓望向文渊阁的灯火,"觉得这样更好。"

是啊,闲云野鹤固然自在,但将学问传承下去,让智慧之光照亮更多人,这样的生命更有意义。

而这一切,都将被载入青史,成为永恒的馀韵。

---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