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宋家弟弟 > 第88章 第 88 章 不知这几日可有其他人(第1页)

第88章 第 88 章 不知这几日可有其他人(第1页)

第88章第88章“不知这几日可有其他人……

牛车与驴车一前一後在城门口停下,一行人便依次下车,排队准备入城。

城外一侧,几处搭得简陋的棚子下,正有人施粥赈济。

那是本地几户富绅出银设下的粥棚,支着大锅,热气蒸腾,一碗一碗分发下去,前头已有许多流民拿着手里的破碗排起了长队。

元香望了一眼,只觉比起她上回进城时,流民似乎少了许多。

听说官府近来正着手将这批流民往北地迁移,那里人烟稀少,荒地却多,若他们愿意去的话,朝廷会发给他们农具和种子,让他们以开垦为生。

何氏低着头,小心地揣紧了贴身的钱袋子,尽量不去与那些目光游移丶神色难辨的流民们对视。

她出门前,婆婆特意将钱袋子缝在了她衣衫的内衬上,说是跟着元香她们去县城做买卖虽是好事,但现在外面世道还乱着,欢喜之馀也不能没个提防。

自从做起豆腐生意後,她与婆婆的日子仿佛找到了主心骨,以往那种因饥饿和不安而惶惶度日的日子,终于有了些着落。

夜里两人一同泡豆,清早又合力擡豆磨浆,虽是辛苦,却也觉得踏实,觉得日子愈发有了些盼头。

元香跟大山哥还送了个婴儿车给娃儿,娃儿坐在里头,省了她们婆媳俩许多手脚,也好腾出空来干活。

大山哥还特意做了几个用来凝固和塑形的豆腐匣子。

最妙的是,匣底还刻了细细的纹路,豆腐凝好後便自然留下痕迹,切块时顺着划痕一刀下去,便能均匀分割,这样就不用凭手感来估量了。

这事儿金凤知道,之前用陶盆做豆腐,切块时全靠自己的眼力和感觉,难免有出入。

上次在村里的集市上,就有个客人就说她买到的那块感觉比别人少了一点,她只好又赔了一块给人家,心里直嘀咕着哪天得想个法子改改,没想到大山哥做的这豆腐匣子来得正好。

为了不让豆腐在路上太快地凉掉,车架上那叠得整整齐齐的四层豆腐匣子用了厚厚的稻草包裹着。

元香说县城的集市人多,说不定一会儿就能卖完,让她这回多做些带去,于是何氏做了四匣子的豆腐。

桩豆腐生意能顺顺当当地做起来,多亏了元香和金凤她们帮着张罗丶出力。

何氏心里明白,自己没什麽大本事,所以每次做豆腐的时候都会送些豆腐去她们俩家。

“啥?摆摊还要收钱?一个摊子要一文钱?哎哎?师父?这钱我们自己掏的。。。。。。”

金凤是紧跟在元香身後进城的,到了集市口後,眼见她从怀中摸出两个铜板递给了守在集市口的差役,然後换来两个写了号的竹牌子,急忙开口喊道。

刚才进城门的人头费,也是师父掏的呢。

元香把手里的竹牌分别递给金凤和何嫂子,不以为意道:“这陶器生意我不是也有份?何嫂子的豆腐我吃了也不少,出点银钱怎麽了?”

她知道她们这进一趟城也够不容易的,想当初她也是,啥都没干呢,过所丶进城丶集市摆摊都要花钱。

虽都是小钱,但一项项加起来就不是小钱了。

她俩这小本生意刚开始,元香怕她们这生意还没做起来呢就被这些费用给吓退了心气。

金凤张张嘴,师父总有各种道理,她自认说不过她。

她跟何氏虽早听说县城里新鲜玩意儿多,等真进了城门,踏上了这宽阔平整的青石板路,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才知眼下所见果然比村里热闹百倍。

两人左顾右盼,只顾着张望,也不知道这进集市摆摊还要付钱,才让元香抢了先给钱。

这个点集市上的人已经很多了,各色叫卖声此起彼伏,人头攒动,来往脚步踩得地面都微微起尘,非常热闹。

金凤和何氏见了眼前这一幕,才真正体会到元香所说“县城集市上人流多”到底是个什麽光景。

金凤和何氏因为卖的东西不属一类,一个是陶器,一个是豆腐,一个在日用品区,一个在吃食区,领到的摊位竹牌并不连号,落下来的地方也不挨着,甚至离得还挺远的。

摊子安顿好了,元香却还有事,她得去趟宝瓷斋,把这回县令夫人订下的那套陶器送过去。

她转头看了看,道:“我得走一趟,去把货先交了。”

她想着让阿允留下来照看她们俩个。

毕竟今日是头一遭,人生地不熟,谁也不知道会不会出什麽岔子。

特别是何氏,看着就是一柔柔弱弱的小娘子,上次还有金凤在她边上,但现在她一个人,还真有些不放心。

阿允微微偏头看着她,问道:“那你呢?”

元香道:“我已经去过宝瓷斋两回了,熟门熟路了,再说,宝瓷斋离这儿也就一条街的位置,来回不过半炷香的功夫,我应该很快能回来。”

阿允皱了皱眉,没说话。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