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穿成太后只想咸鱼 > 第251章 废墟上的新生(第2页)

第251章 废墟上的新生(第2页)

“诸位乡亲,”周瑾的声音带着年轻人特有的清亮,“租契定了,心也安了。可要想收成更好,光靠老法子、出死力气还不够,得用巧劲,用好东西!沈东家吩咐了,要在这片田里,试行一些新法子,用好工具,让地力更足,产量更高,大家也能轻省些!”

他先拿起那架改良过的曲辕犁。这犁比常见的直辕犁线条更流畅,犁辕带着优美的弧度,犁头用的是好铁,打磨得寒光闪闪。

“大家看,”周瑾费力地将犁扶正,以便大家看得更清楚,“这曲辕犁,是我根据古书上的记载,又请教了老把式改良的。用它耕地,比大家常用的直辕犁,能省近一半的力气!而且犁得更深,能把底下的生土肥土翻上来,晒晒太阳,虫卵病菌也冻死不少。地深耕了,好比人吃饱了饭有了力气,庄稼的根才能扎得深,站得稳,吸收的养分也多,杆子壮,穗子自然就大!”

他一边说,一边比划着受力原理,虽然有些术语佃户们听不懂,但那“省力”、“深耕”的好处却是实实在在的。

一个满脸络腮胡、名叫赵铁柱的壮实佃户,是村里有名的种地好手,也是出名的倔脾气。他抱着胳膊,皱着眉头打量那曲辕犁,瓮声瓮气地开口:“周小相公,不是俺老赵不信你。这犁看着是巧,花里胡哨的。可咱祖祖辈辈都用直辕犁,使得顺手,有膀子力气就行。你这新的,用着别别扭扭,万一使不惯,耽误了农时咋办?再说了,这犁头看着是好铁,金贵,会不会不禁使,容易坏?”

他的话代表了不少老成持重佃户的疑虑。周围顿时安静下来,大家都看着周瑾。

周瑾丝毫不恼,反而眼睛一亮,他就喜欢这种能提出具体问题的人。他走到赵铁柱面前,诚恳地说:“赵大哥问得好,说到点子上了!这犁刚开始用,确实需要点时间适应,就像当初学用直辕犁一样。但它设计的就是为了更省力,更快。这样,赵大哥,等会儿散了,我亲自扶犁,您来牵牛,咱们就在旁边那块空地上试两垄地,您亲自感受一下,看看是不是比直辕犁轻快?好不好?”

他又拿起犁头,指着连接处:“您看这榫卯结构,还有加固的铁箍,都是我反复计算试验过的,只要不故意往石头上撞,比一般的犁更耐用!就算真用坏了,工坊免费修理!咱们就是要让大家用着放心!”

周瑾的态度诚恳务实,没有半点读书人的清高,而且提出了当场试验和免费维修,立刻打消了赵铁柱大半的疑虑。他黝黑的脸上露出一丝不好意思的笑容,挠了挠头:“成!周小相公你都这么说了,俺老赵就信你一回!等会儿咱就试试!”

气氛再次活跃起来。周瑾又趁热打铁,介绍了用于中耕除草的铁制耥耙和用于精准播种的耧车模型。他讲得深入浅出,甚至还用树枝在地上画图,解释为什么耧车播种比手撒更均匀,更能节省种子,出苗也更齐整。

接着,周瑾又让人展开了一张他熬了几个晚上、精心绘制的彩色轮作示意图,铺在一块事先准备好的大木板子上。图上用不同的颜色清晰地标注了不同田块未来几年的作物安排,旁边还有简短的文字说明。

“还有一样顶顶重要的,是轮作。”周瑾指着图纸,声音提高了些,“咱们这片地,是宝地,但不能年年只盯着一样庄稼薅羊毛。好比人,不能光干活不吃饭,得歇一歇,补一补。大家看,”他指着代表今年麦田的黄色区块,“这块地,今年种了麦子,耗了地力,明年最好就种上豆子,豆子根瘤里有小宝贝,能自个儿从空气中抓氮气,变成肥料养地!这就叫‘养地’。后年,地力恢复了,再种麦子,或者试试沈东家带来的新作物——红薯,他指向一块标着红褐色的区域。这样循环着种,地方不衰,反而越种越肥,收成才能一年比一年好,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

轮作的概念,对于部分有经验的老农来说,隐隐约约知道些,但如此清晰、直观、系统地提出来,并与具体作物、具体地块、甚至未来几年的规划结合起来,还是破天荒头一遭。这让他们感到无比新奇,也真正意识到了其中的巨大好处和长远眼光。许多人围在图纸前,指指点点,议论纷纷,眼神里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求和对未来的憧憬。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原来种豆子还能养地?怪不得以前老辈人说豆茬地种麦子好!”

“这么一种一轮,地还真歇过来了!”

“沈大家和周小相公懂得真多!这是带着咱们往好日子上奔啊!”

沈清徽在一旁静静听着,看着周瑾从略显青涩到逐渐挥洒自如,看着佃户们从好奇、疑惑,到渐渐理解、接受,甚至开始主动询问豆子品种、红薯习性等细节,心中微微点头,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

她要的,绝不仅仅是降低租子来收买一时人心,更是要通过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可持续展的理念,从根本上提升这片土地的产出效率和抗风险能力,创造出更大的、可持续的价值,才能真正改变这些依附于土地的人们的命运。仁慈,需要智慧和远见来支撑,否则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眼前的场景,正是她所期望看到的。

“沈大家,”赵老栓再次开口,他小心翼翼地收好契书,走到沈清徽面前,深深作了一揖,声音依旧有些颤抖,却充满了力量,“您……您和周小相公说的这些,又是降租子,又是给新家伙,又是教新法子……桩桩件件,都是实实在在为我们好啊!我们……我们这些泥腿子,没啥能报答的,就是有把子力气!您放心,您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一定跟着您,跟着周小相公,把这地种出个花样来!”

“对!跟着沈大家干!”

“用新家伙!学新法子!多打粮食!”

“让咱们白石村,成为十里八乡最富庶的村子!”

佃户们的热情被彻底点燃,汇成一股强大的、充满希望的声浪。他们看到了不仅仅是眼前租子的降低,更是未来收成实实在在、持续增长的希望,是告别饥馑、走向温饱甚至小康的康庄大道。这份希望,如同这初夏的阳光,炽热而明亮,比任何空洞的承诺都更有力量。

沈清徽看着眼前这一张张被生活刻满痕迹、此刻却焕着前所未有光彩的脸庞,看着他们眼中燃烧的信任与干劲,平静而清晰地地说道:“工具和方法,是死的,是为人服务的,是为了让大家更省力,让地更出活,让收成更好。具体如何操作,周瑾会和诸位细细分说,也会带着大家先在小块田里试种,摸索经验。若有成效,再全面推开。凡事,欲则不达,循序渐进,方是正道。”

她没有许下不切实际的、立刻就能亩产千斤的诺言,而是强调了实践、摸索和渐进的重要性,这务实而稳健的态度,反而让佃户们更加信服和安心。

阳光越炽烈,金色的光芒照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也照在每一个人的心里,暖洋洋的。曾经的废墟之上,新的生命正在破土、扎根、茁壮成长。这不只是庄稼的新生,更是这些世世代代依附于土地、曾经被盘剥压迫的人们的新生,是他们对生活重新燃起的信心与热爱。

沈清徽站在田埂上,衣袂在带着泥土芬芳的微风中轻轻拂动

她知道,她播下的种子,已经在这片广袤的土地和这些淳朴的人心中,悄然芽。

喜欢太后穿成傻丫头后请大家收藏:dududu太后穿成傻丫头后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