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头的家具用具都是齐全的,门换了新锁,院前院后搭上两棵老树,景色很不错。
再之后赵悬和路安会时不时地去打理一下这房子,反正两人闲着也是闲着。
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了。
有时早起可以看到菜园子铺满的白霜,水缸会结一层薄薄的冰,取水要先将冰敲碎,一说话,嘴里就有白气冒出来。
远山变成了墨绿色,这里的山木大多四季常青,偶有几颗落叶树夹杂在一片墨绿之中,或亮黄,或火红,扎眼得很。
村子还是那样安静,除了偶尔隔壁传来的鸡叫声。一个人在村子间行走,鞋子摩擦碎石子和身后460的哈气声都清晰可闻。
今年冬天的活动好似和去年差不多,赵悬和章小禾开始泡各种泡菜,路安和姚远则去清理灌溉水田的溪流,那些沉积了一年的淤泥是好东西,可以铺在田里增肥。阿绵生了一头小羊,是狗狗亲手接生的,姚家人没忘了这次的羊奶早已经赊给了赵悬他们,所以狗狗开始日日来送奶。
赵悬和路安都换上了厚衣服,被褥也换上了羽绒被,上头再覆上毛毯子,晚上窝在里头特别舒服。
他们两人在厨房待的时间明显长了,因为做饭要用到火,坐在灶台前可暖和了,有时候两人干脆不去厅子里吃饭了,就靠着灶台吃。
阳光好的时候,赵悬喜欢在院子里晒太阳,她搬了一条椅子,坐在那儿玩红蓝机或是干活儿。路安喜欢挨着她坐,修理一些小玩意儿,或者看书。
赵悬断断续续地玩着《塞尔达:旷野之息》,没有任何攻略可查,她也打败了四神兽。路安就在她旁边看着,他玩过这款游戏,但他从来没有教过赵悬怎么玩,这游戏一千个人一千种玩法,看赵悬出乎意料的操作更有趣。
460出门的次数少了,天气冷了它就喜欢窝在大沙发里,用小被子把自己全全盖住,只露出一个鼻头,赵悬有时候能看见它双腿打抖地从窝里跑出来,绕到屋外去撒尿,然后再快速跑回来,继续窝在小被子里。有时它大概也反思到自己实在是太懒了,完全没有尽到看家护院的职责,于是它偶尔也会爬出来,窝在灶肚旁,窝在火盆边,总之就是再找个温暖的地方继续窝着。
今年照例还是两家人一起熏肉和烧炭,还是在那两个烤烟房里,一个熏肉一个烧炭。两家人轮流守夜,赵悬喜欢在这里过夜,因为这里很温暖,躺在这里玩游戏或者看书,不会冻手。
所熏的猪肉是秋天杀的那只猪的肉,他们特意留下了冬天所需要熏制的腊肉肉量,另外还有一些野兔子和野鸡,这是狩猎小屋里所得的猎物,今年收获颇丰,即使不杀猪,剩下的猪肉和这些野味也够两家人吃到春天。
肉熏好的小禾想向赵悬学做包糍,这是当初包白粿的时候,赵悬答应过的,于是两家人就凑在一起,在赵悬家做包糍吃。
白粿的皮是大米蒸熟后捶打出来的,包糍的皮是用米浆炒出来的。
将泡好的米打成细腻的米浆,然后将米浆放入锅里和晒干的鼠曲草一起炒,在炒的过程里米浆会变为软烂的米坨,鼠曲草会融入米坨里,米坨坨变成油亮的灰色。
过程说得简单,做起来其复杂程度和捶白粿皮没啥两样。
主要是累,需要握着锅铲不停地搅,累得路安在零下三度的天气脱了外套,满头大汗。
赵悬并没有真正动手做过包糍,这次又是一次她基于自己的记忆,再进行创作的试点工程。所以她这次非常严肃认真,开锅多大的火,需要放多少油,炒到怎样的程度才算把糍炒好……这一系列的程序都由她亲自把关完成,然后第一锅就炒糊了。
这给赵悬心疼得不行,炒糊的糍软趴趴的,捏不成形状,只能拿去喂猪了。
在路安和赵悬一起准备炒小禾已经刷好了另外一口锅,准备炒馅料。
章小禾和姚远想得挺开,甭管那边的包糍皮能不能炒成,他们这边先把馅炒出来,实在不行,剩下的米浆还可以摊成薄饼,包上馅儿做成春卷来吃嘛。
内馅很丰富,刚熏好的腊肉是主角,肥瘦相间的腊肉给切成小丁,拌上冬笋、香菇、豆腐干、虾干、芋头丝和藠头碎——这个馅料不同于春天吃的那顿白粿,白粿馅料选择的是春野菜,味道清爽,带春天的野味。包糍的馅料多选择是腌制食品,同是带着浓厚的季节色彩,腊肉鲜,菇干香,虾皮又鲜,都是味道浓厚,适合冬季的食材,这几样食材经油一炒,让飘出的烟都带着香。
末世后,想吃点好吃的食物总是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的。
两家人都是一早起来的,赵悬和路安泡米、磨米浆,章小禾和姚远则要摘菜、炒菜,连狗狗都没有闲着,他一早就担了几回水,然后按照赵悬的意思,带着460出门就找松针了。
几个人忙忙碌碌到了中午,才将皮和馅料做好,路安和姚远把厅子里吃饭的四方桌搬到了院子里,大家就在坐在院子包包糍。
包糍与白粿的做法差不多,只不过成品比白粿要小上一些。包糍的外皮是浅灰色的,那是晒干的鼠曲草的颜色。
赵悬把洗好的松针摆在蒸屉里,用松针代替蒸笼布,会让蒸出的包糍更香。
大家分工干活,路安掐剂子,姚远和章小禾捏外皮,赵悬和狗狗包馅料。
包好的包糍可以当场吃,也可以摆入蒸屉中去,蒸一下再吃,灰色的包糍螺旋形的摆满了整个圆形蒸屉,看着就很喜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