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澄心堂投玉,如同将一颗巨石投入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汹涌的深潭。楚玲珑回到客栈,一连数日,扬州城内风平浪静,荣王行馆那边再无消息传来,仿佛那夜的惊心动魄只是一场幻梦。
她并不急躁。庙堂之高,决策需时,尤其是这等牵扯皇室颜面丶江湖稳定乃至前朝秘辛的复杂事由,绝非旦夕可决。她依旧每日外出,流连于茶坊酒肆,看似赏玩风物,实则密切关注着任何可能与皇室丶江湖相关的风吹草动。
这日,她正在城南一家临河的茶馆二楼凭窗而坐,耳中忽然捕捉到邻桌几名商贩模样的汉子压低的议论。
“……听说了吗?北边来的消息,青州那边出了件奇事!”一个留着络腮胡的汉子神神秘秘地说道。
“奇事?这年头还能有什麽奇事比得上……”另一人接口,话未说尽,但衆人都明白他指的是长公主那桩公案。
“嘿,这回还真不一样!”络腮胡汉子呷了口茶,声音更低了,“说是青州府境内,靠近芒山的那片地界,前些日子地龙翻身(地震),不大,却震出了一处前朝的古墓!”
“前朝古墓?这有何奇?”旁人兴趣缺缺。
“奇就奇在,那古墓规制不高,像是个落魄宗室的,但里面出土了几件陪葬的玉器,还有一方残碑!”络腮胡汉子吊足了胃口,才继续道,“那碑文模糊,但隐约能辨出,似乎提到了当年那位……懿德太子!还有他那枚据说能‘明心见性丶辨忠奸’的什麽……赤螭玉玦!”
“赤螭玦?”旁边几人显然也听过这传说,顿时来了精神,“真的假的?那玩意儿不是早就毁了吗?”
“谁知道呢?反正消息是这麽传的。还说那碑文暗示,当年太子蒙冤,与此玦未能上达天听有关……啧啧,这要是真的,可是捅破天的大案啊!”络腮胡汉子啧啧称奇。
“这消息怎麽传得这麽快?都到扬州了?”有人疑惑。
“这就不清楚了,反正漕帮的兄弟从北边运货回来,都这麽说。如今北地几个州府,这传闻可是沸沸扬扬,连说书先生都开始编上段子了!”
几人又议论了一阵,话题便转向了其他。
楚玲珑端着茶杯的手稳如磐石,心中却已掀起波澜。
青州?芒山?前朝古墓?碑文?
这时间点,这内容,未免太过巧合!
她几乎可以肯定,这绝非偶然的天灾或考古发现。这分明是有人,在澄心堂会面之後,刻意散布的消息!目的就是将“赤螭玦”与前朝太子冤案关联的舆论,从高层的小范围知情,迅速扩散到民间,造成一种“衆口铄金”的态势!
是谁的手笔?老荣王?他想借此向皇帝施压,表明此事已捂不住?还是那位神秘的栗袍大宦,乃至他背後的皇帝本人,在试探民间反应,或者……是在为後续可能的“翻案”或“宽恕”营造舆论氛围?
无论是哪一种,都说明她投下的石子,确实激起了涟漪,而且这涟漪正以超乎她预料的速度和方式扩散开来。
她放下茶钱,起身离开茶馆。走在熙攘的街道上,她能感觉到空气中似乎弥漫着一种无形的躁动。关于“前朝太子”丶“赤螭玦”丶“冤案”的只言片语,开始从不同角落飘入耳中。消息如同瘟疫,在漕帮丶商队丶茶馆酒肆间飞速传递。
这还不够。楚玲珑心想。民间舆论固然重要,但最终拍板的,仍是深宫里的皇帝。而能影响皇帝决策的,除了舆论,还有实实在在的“势”。
她需要将这股风,吹向江湖。
当夜,楚玲珑并未返回客栈,而是凭着记忆和之前打探到的信息,找到了扬州漕帮的一处暗舵。那是一家看似普通的货栈,但门口悬挂的灯笼样式,以及隐约可闻的内息吞吐声,都表明了它的不寻常。
她没有硬闯,只是将一封没有署名的短信,用一枚普通的铜钱压着,射入了货栈半开的窗户内。信上只有寥寥数语:
“赤螭现世,旧案重提。风波将起,江湖何往?望传讯盟主,早做绸缪。知名不具。”
漕帮势力遍布南北水道,消息灵通不下于朝廷驿马,且与武林盟主萧千山素有往来。这封信,必会以最快速度送到萧千山手中。
做完这一切,楚玲珑如同一个幽灵,悄然消失在扬州城的夜色里。她知道,自己不能再留在扬州了。澄心堂露面,青州传闻起,她已成了一些人眼中的焦点。无论是荣王丶那栗袍大宦,还是其他势力,都可能随时找上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