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利院的时光很纯粹,孩子们看着“新同伴”很好奇,常会送他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比如地上的树叶,吃饭剩下的骨头。
他们会说,“你看这张树叶上有一个笑脸”“这块骨头像不像孙悟空?”
吴二看不出,但他的心境因此平和不少。
在福利院的第二周,一对夫妻过来收养孩子。
吴二自认此事和自己无关,坐在窗边把玩着一套不知谁留下的鲁班锁。
当时院里有三四个身体健康且性格开朗的四五岁孩童,工作人员十分热情地向那对夫妇介绍孩童信息。那对男女却不约而同越过所有孩子,看向吴二方向。
他们像工作人员打听吴二的信息後,提出领养要求。
他们找到吴二,说明来意,并介绍自己的情况。
他们生活在富庶的H市,一个是年轻有为的高校教授,一个是大名鼎鼎的调查记者。他们表示能够带吴二进行康复治疗,并让他接受最好的教育。
吴二情绪很平静,没有欣喜若狂也没有厌恶反抗,只是问他们“为什麽?”
夫妇不理解吴二的提问。
那一年的吴二,十四岁两个月,他开口道:“过去《收养法》是不让收养年满十四周岁孩子的,只是後来民法典改了。但这条款既然存在过,就说明其中存在考量和顾虑。”
“正常的领养家庭都会倾向收养年龄较小,还没有记事能力的孩子。因为担心养不熟。”
“十四岁别说记事,个性都已经养成,已经能承担部分法律责任,和新家庭一定是割裂的,无论出于想满足抚养经历的角度,还是考虑未来赡养的角度收养,都不划算。”
“所以,你们为何要收养我?若我是女孩子,你们可能是想以收养名义找童养媳。但我不是,所以你们是想让我做苦力?有特殊癖好?更甚者,需要做器官移植?”
吴二小学时看过的书不可谓不多,长年沉迷书海,天文地理古今中外,从法典读到猎奇小说,一分钟能在脑中想十个案子举例。
夫妇神色呆滞地看着他。
数分钟後,女人方才笑出声,对着男人道:“倒也是意外之喜了,上天真是待我们不薄。”
几年後,三人在晚饭桌边聊起这次初见。
秋鹭鸣,也就是师久的养母说,当年他们领养前,的确就是想要个大一点孩子。
一方面,两人都忙于事业,没时间照顾小孩童的生活起居。另一方面,秋鹭鸣作为调查记者,仇家不少,她也担心孩子因她受到人身威胁。
因而他们原本的规划,就是想要个年纪大点,有自理能力和自护能力的孩子。
在福利院看到吴二的第一眼,他们就认定他了。他那一头五彩头发看起来不好惹极了,不像能被人欺负的。而吴二三下五除二解开一堆的鲁班锁玩具,也说明其是个聪明少年。
师长河和秋鹭鸣本以为,自己要收养的是一个有点小聪明但不学无术的小混混,然而当时吴二的反问和谈吐让他们意识到,他们捡到宝了。
夫妻两花了一整天,对着吴二苦口婆心。最终,吴二被夫妻两打动,同意被收养。
当然其中也有一点破罐子破摔的心态,想着没有什麽能比此刻更糟了,若真遇上要贩卖器官还是让他做苦力的人贩子,那也算是他的命。
吴二跟随师长河和秋鹭鸣来到繁华的大都市H市。
养父母询问吴二是否愿意改名,吴二很肯定,这个名字并没有任何值得留念之处。
师长河和秋鹭鸣为吴二的改名发生争执。
两人都是文艺青年出身,取的名字十分风花雪月。
两人询问吴二意见,吴二对着那一堆分分钟能扩写一本《霸道总裁宠妻无度:师少你别太撩》的名字,沉默许久,不忍打击,最後提议道:“名字单字就行,不然签字还要浪费一个字的时间。”
实话是,单字的名字再怎麽风花雪月,也能有个度。
夫妻却觉得有理,又一番争吵後,师长河提议叫师酒,来自他最爱的李白的诗——“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师长河:“愿儿子从今往後的人生,都如把酒痛饮,无忧无愁。”
秋鹭鸣提议叫师闻,取自她最爱的杜甫的诗——“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两人让吴二选择,吴二选了师酒。
秋鹭鸣郁闷,提出反对,表示吴二是未成年人,不能以酒命名。
最终夫妻两又吵了一下午,吴二已经看完一本五百多页码的书,夫妻两人才最终达成共识,给吴二取名为师久,小名小酒。
久,取自杜甫诗句“岁岁年年常扈跸,长长久久乐升平”。
当年吴二只觉得,一个名字罢了,就像他出生时,吴大勇给他取名吴二,是因为母亲之前流産过一个,那个是一,按顺序他是第二个。
多年後,师久才明白养父母用心之良苦,用他们最爱的两个诗人的诗,希望师久既有李白的才情和洒落,也有杜甫的深沉和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