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学究陈礼亲自把裴迹之压回了梁国府,朝梁国公躬身一拜,“令郎顽劣不堪,国子监是教不了他了。”
陈礼走後,梁国公扶着额,深深叹了口气。
许氏咬牙切齿,拍桌而起,桌上滚烫的茶水被一把掀翻!
“你个孽畜!”
裴迹之站得笔直,凛着一张脸大义灭亲,“是父亲给我的。”
许氏和沈亦谣各自揪着夫君的耳朵回了院子。
沈亦谣气得直跺脚,“你日後怎麽办!”
“不上就不上呗。”裴迹之斜倚着往床上一躺,双手往後脑勺一揣,“反正我也不想上。”
沈亦谣脸一沉,皱着眉,“你怎麽能不去呢?”
国子监分六个院,分别是国子学丶太学丶四门学丶律学丶书学丶算学。
裴迹之念的是国子学,只有三品以上官员的公子王孙才可以入学。
教学的都是本朝赫赫有名的儒生。
沈亦谣不知道有多羡慕他。
她在檀州时见过寒门士子身披蓑衣,满身风雪,背着书笈去檀州府学念书。
他们大多在这条路上蹉跎十年丶二十年,也大多没有结果。
一路乡试上来,每年春闱登科的进士也不过寥寥几十人。
每当此时,就会想起,当年父亲走科考这条路有多艰难。
“去了要干嘛?”裴迹之漫不经心地说,“我又不科举,又不想入仕。”
话音一落,屋里空气瞬间冷了下来。
他一回头,就见沈亦谣一张冷得滴水的脸。
良久没有说话。
他心头一紧,噔噔噔跑下床,伸手去拉沈亦谣的手。
却被沈亦谣反手拍开。
“你不想入仕?”沈亦谣锁着眉,脸色阴沉,“那你想做什麽?”
裴迹之原本有一肚子哄沈亦谣的话涌到嘴边,例如陪她游历山水,隐居田园。
此时却意识到,不合适。
他在沈亦谣的眼神中读到一丝熟悉,那种眼神从小到大他在父母丶大哥丶先生的脸上看过无数次。
那种眼神,叫失望。
却从来没有任何一次,如现在这般,令他心痛。
裴迹之垂下眼,“那我也可以入仕。”
沈亦谣被他话里的荒谬气笑了,别人奋斗一生也拼不到的结果,在他嘴里不过轻飘飘一句“那我也可以”。
好像不得已而为之的将就。
她脚一跺,转身就往院外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