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七个构件,向齐和向明设置了不同程度和类型的“病症”,从健康的,到轻微损伤,再到足以影响结构安全的隐患。
构件四到构件八,李工与宇文恺的判断达成了一致。其中两个被共同判定为健康,三个被共同识别出存在不同类型的问题,如内部微小空腔丶表层开裂等。这证明了在大部分情况下,现代仪器与传统经验能够有效互补,形成共识。
然而,构件九和构件十,再次成为了分水岭。
构件九,李工的扫描显示其内部有一处明显的阴影,他判断为局部严重腐朽。而宇文恺在仔细探查後,却指出那并非腐朽,真正的隐患在于另一处未被仪器重点标记的丶承重暗销的应力疲劳。
构件十,李工的仪器分析认为其整体状态尚可,仅有轻微老化。宇文恺却凝重地指出,其核心的“铃舌”与“铃壁”的咬合已经出现了错位,这是结构失稳的先兆,远比材料老化危险。
检测环节全部结束。决定性的时刻终于到来。
他们将剖开构件,揭示真相。
向齐和助手们拿来了精密的切割工具。在所有人的注视下,一个个悬铃挂角榫被小心翼翼地剖开。
结果逐一呈现:
一致判断正确的七个构件,内部情况与两人的共同结论完全吻合。
构件三终于被剖开了,那也是他们出现分歧的第一个。
剖开之後,内部那根核心暗销的根部,一道清晰的丶环状的细微裂纹赫然在目,与宇文恺描述的“环状微裂”分毫不差!而李工团队所依赖的扫描,确实未能捕捉到这沿着木纹发展的丶极其隐蔽的缺陷。
构件九内部,那处被仪器判定为“严重腐朽”的阴影区域,居然是一块特制的填充物,木质本身完好。而宇文恺指出的那处应力疲劳点,在剖开後显现出木材纤维因长期受力而産生的压缩和微弱的撕裂迹象。
构件十的情况最为惊心,剖开後可以清晰地看到,核心的悬挂结构确实发生了微小的错位,虽然只有毫米之差,但在长期动荷载下,这微小的错位足以成为灾难的起点。
十个构件,宇文恺的判断,全部正确。
而李工与他存在分歧的那三个,事实证明,都是宇文恺对了,李工错了。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只剩下仪器冷却的轻微声响和衆人压抑的呼吸声。
李工怔怔地看着那些被剖开的构件,尤其是第三个构件里那道致命的环裂,他的脸上充满了震惊丶反思,最终化为一种对未知领域和深厚经验的敬畏。
他并不是那种刚愎自用的人,反倒十分具有科学精神。当实验证明自己错误的概率更大的时候,那便虚心接受,绝不会因为颜面这些理由而恼羞成怒。
他深吸一口气,转向宇文恺,语气中带着发自内心的叹服:
“宇文老师,我,无话可说。看来,仪器的确有它的极限。您的这双眼睛和这份经验,真是让人心服口服,接下来的修缮方案,尤其是关于悬铃挂角榫的部分,我们团队将会全力配合,以您的判断为最终依据!”
叶世安重重地松了一口气,如释重负,甚至还有些欣喜。对他来说,这场精心设计的比试不仅解决了技术分歧,更重要的是为应府木塔接下来的修缮工作,确立了一个无可争议的技术核心。
看看在场的这些人看向宇文恺或崇拜或敬佩的眼神就知道了。
以後,宇文恺在项目组中说的话,没人敢不服。
他带着笑容:“好,好!那咱们赶紧把这个方案给定了,时间不等人呐,各位。”
。。。。。。
唐果和她的同学们在应府木塔总共待了半年的时间。这半年来,他们兢兢业业,踏实学习,绝不敢给自己的老师丢脸。也因为他们的表现,清河职业学院的口碑也逐渐也在业界传了出去。
半年後,唐果回到学院里,继续自己的学习。
那时候,应府木塔的修缮工作才起了一个头。
但她想,她永远也不会忘记那座美丽得凝固了时光的塔,和那场特殊的比试,以及自己度过的美好时光。後来,她也时不时会回到应府,来到那座木塔下,继续观摩学习。
当唐果终于定下了要去故宫修文物的项目时,她终于从新闻里听到了好消息:
“日前,从晋省传来了一则让人振奋的好消息。”
“历时数年精心修缮,国之瑰宝应府木塔一期修缮工程顺利竣工!权威部门宣布,在修缮後,塔身倾斜趋势已得到有效控制,关键结构隐患彻底排除,这座历经千年风雨的辽代木塔,将以更加稳固的姿态,继续在华夏大地上巍然伫立,见证下一个千年!”
“下面,让我们来采访一下应府木塔的修缮技术总顾问,知名古建筑专家宇文凯大师。”
新闻配图中,修缮一新的木塔在蓝天映衬下显得格外庄重恢弘,熟悉的飞檐斗拱仿佛在向她无声地述说着那段充满挑战与智慧的岁月。
在镜头里,宇文恺的脸上皱纹更深了,也更多了,但整个人依然精神矍铄,也愈发平和。
唐果的指尖轻轻划过屏幕上那座熟悉的塔影和身影,嘴角不由自主地扬起了欣慰而自豪的笑容。
-----------------------
作者有话说:今天晚了一点点,不好意思。
下一个番外是张仲景与观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