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竹居内,灵气氤氲如雾。林羽盘膝坐于静室中央的蒲团之上,双目微阖,周身气息与身下小型聚灵阵引动的灵气流形成一种和谐的共鸣。《青霄剑元诀》的法诀在体内缓缓运转,将精纯的天地灵气炼化为精纯的青色剑元,如同涓涓溪流,一部分滋养拓宽着经脉,巩固着御剑中期的修为,另一部分则汇入丹田,使得气海之中的剑元愈充盈澎湃。
与此同时,他分心二用,一丝心神沉入丹田,悄然运转起那得自寂灭殿的神秘秘法——《养兵铸魂术》。一缕缕比青霄剑元更加精纯、蕴含着自身魂源气息与气血精华的暗红色特殊能量,自剑元根基中被提炼出来,如同温暖而充满生机的母泉,无声无息地浸润、滋养着悬浮于丹田中央的那柄古朴断剑——“尘”。
剑身之上,那道狰狞的亮银色伤疤,在这持续不断的温和滋养下,边缘处似乎愈圆润了一丝,那新生的、与原本材质交融的暗红色泽也更深了一点。林羽能清晰地感受到剑灵传来的、如同酣睡婴儿般的平静与满足,那是一种源于本源的安宁与修复中的希望。在这北域剑道圣地,不仅对他,对于“尘”剑而言,亦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宝贵的温养与喘息之机。
入驻藏剑谷,转眼已半月有余。
这段时日,他的生活规律而充实,近乎刻板。每日天光微熹,他便会在洞府前那片由青石板铺就的狭小空地上,演练《太初分光剑诀》。剑光起处,并非刚猛一脉常见的浩大声势,而是道道残影闪烁,虚实交替,于方寸之间演绎极与诡变。前两式“裂影”与“千幻”已被他修炼得愈纯熟,心念动处,剑影分化,真假难辨,已初具威力。然而,那象征着更高境界的第三式,却始终如同隔着一层薄纱,看得见,摸不着,让他心中存着一份迫切的期待。
上午的辰光,他多半会前往刚猛一脉核心的“撼山”演武场。那里是力之剑修的聚集地,气氛炽烈如火。随处可见气血磅礴、肌肉虬结的弟子,赤裸着古铜色的上身,挥动着门板般的阔剑、沉重无比的巨斧剑或是布满尖刺的狼牙重剑,进行着最原始、最狂暴的劈、砍、砸、扫。每一次挥击,都带起沉闷如雷的破空声,狂猛的剑风卷起地上的尘土,空气中弥漫着灼热的气血之力与纯粹到极致的肉体力量感。
林羽并非要转修刚猛路数,他的剑道核心在于毁灭真意,更侧重于意与势的摧毁。但他深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道理。观摩这些体修剑士如何将全身每一分力量凝于一点爆,如何以无匹的气势压迫对手,如何真正诠释“一往无前”这四个字,对他凝练自身毁灭剑意中那“破灭万法”、“碾压一切”的“势”,有着潜移默化的裨益。偶尔,他也会下场,凭借《太初分光剑诀》前两式的迅捷、诡异与真假难辨的剑影,与一些修为相仿、主修刚猛路数的弟子切磋。虽在绝对力量上往往处于下风,但他总能以巧破力,以快打慢,以虚扰实,常常让那些习惯了硬碰硬的对手有力无处使,憋屈不已,却也引得一些眼光毒辣的弟子啧啧称奇,也让林羽自身对于力量运用的“巧”与“实”有了更为深刻辩证的理解。
午后,他则会离开喧嚣刚猛的峰头,转向气氛截然不同的蕴灵一脉所在的“百锻峰”。这里少了震耳的呼喝与狂猛的剑风,多了份沉静与专注。弟子们多在特定的静室、潺潺溪边或是燃烧着地火的炼器炉前,或是以心神默默沟通温养着膝上的佩剑,或是手持小锤,小心翼翼地在剑胚上敲打出繁复的器纹,或是聚精会神地钻研着某些复杂的阵法图谱。林羽通常会去蕴灵一脉的“万器阁”藏书楼,凭借客卿身份,借阅一些关于天下奇金异矿的图鉴、剑器不同阶段的温养法门、上古灵材辨识与处理的基础典籍。虽然徐长老早已直言,彻底修复“尘”剑需要传说中的神料与至高修为,远非现阶段所能企及,但这些扎实的基础知识,却能帮助他更好地理解“尘”剑当前的材质状态与灵性波动,更精准、更有效地运用《养兵铸魂术》,避免走弯路,提升温养效率。有时,他也会带着一些在修炼《养兵铸魂术》或是观察“尘”剑变化时遇到的、关于剑器灵性共鸣、能量传导的细微问题,去徐长老那处总是弥漫着金属与灵材异香的小院请教。徐长老性情虽有些孤僻,言语直接,有时甚至不留情面,但于剑器一道的见识与造诣确是宗师级别,往往三言两语,便能切中要害,点醒林羽,让他对《养兵铸魂术》中某些晦涩诀窍的运用多了几分明悟,温养“尘”剑的过程也显得更加得心应手,效率隐隐提升。
然而,规律而平稳的修行,虽能稳固根基,潜移默化地提升实力,但林羽深知,自己时间紧迫。想要在剑道上实现快突破,缩短修复“尘”剑那看似遥不可期的进程,尤其是为了应对潜藏在暗处、不知何时会再次袭来的天阳宗威胁,他必须主动寻求更大的机缘,不能仅仅满足于按部就班的机累。这一日,他将目光投向了客卿令牌信息中,被明确标注为宗门核心传承圣地之一的——万剑碑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据宗门放的玉简详尽介绍,万剑碑林乃藏剑谷立宗之基,传承之源。其历史可追溯至万载之前,开派祖师“藏剑真人”于此地悟通无上剑道,留下第一块承载其毕生剑道感悟的剑碑。此后悠悠万载,谷中历代前辈剑修,或是寿元将尽,感念宗门培育之恩,或是即将远行,生死未卜,欲留传承,或是于剑道上取得重大突破,心潮澎湃,意欲留痕……便会以自身无上剑意与毕生修行感悟,熔铸于特制的“承剑石”中,化为形态各异的剑碑,永立于此。可以说,每一块剑碑,都是一位剑修一生剑道追求的结晶,一种剑道理念的极致展现,是活着的、可供后人瞻仰与学习的传承。
参悟剑碑,无疑是藏剑谷弟子提升剑道境界、领悟剑意最快、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当然,机遇也伴随着代价与门槛。进入碑林参悟,需要消耗珍贵的“剑勋”。林羽作为新晋客卿,初始仅获赠一百点剑勋。而进入碑林最外围区域参悟一日,便需消耗三十点。
“剑勋可再积攒,机缘却稍纵即逝。”林羽没有过多犹豫。修为的提升、剑意的凝练迫在眉睫,他必须抓住一切可能加自身成长的机会。他径直前往宗门执事殿,在负责碑林事务的长老那里,支付了九十点剑勋,换回一枚触手冰凉、铭刻着玄奥空间符文、散着淡淡银光的青铜符钥——这是进入碑林外围区域,为期三日的凭证。
手持这枚沉重的符钥,林羽来到位于藏剑谷深处的一片被朦胧七彩霞光笼罩的幽静山谷入口。谷口并无华丽建筑,只有两名气息沉凝如渊海、眼神锐利如实质剑锋的金丹期长老,如同石雕般镇守两侧。验过符钥,又一道强横却温和的神识扫过林羽全身,确认无误后,其中一位长老面无表情地打出一道灵诀,笼罩山谷的霞光禁制如同水波般荡漾开来,显露出一道仅容一人通过的、流光溢彩的门户。
“记住,符钥能量仅能维持三日。时间一到,无论有无收获,都会被阵法之力自动传送而出。不得以任何形式损坏任何剑碑,不得以任何手段干扰他人参悟,违者,废黜修为,逐出宗门!”长老冰冷得不带丝毫感情的声音,如同寒铁交鸣,直接在林羽耳边响起,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林羽心神一凛,郑重颔,深吸一口气,一步迈入了那光怪陆离的光门之中。
刹那间,天地变幻,斗转星移。
仿佛踏入了一个与外界完全隔绝的、独属于“剑”的法则世界。头顶的天空并非熟悉的蔚蓝或黑夜,而是一种永恒的、瑰丽而神秘的黄昏色,那流淌的霞光之中,仿佛有无数细密如沙的剑形符文在生生灭灭,演绎着剑道的无穷变化。脚下是坚实而古老的青灰色岩石地面,蔓延向视线的尽头,不知其广。
而最震撼人心,足以让任何初来者心神失守的,是那遍布四野、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边际的无数石碑!
这些石碑,形态千奇百怪,气象万千,各自散着独一无二的剑意光辉。有的高达数百丈,宛如通天剑峰耸立,通体缠绕着实质般的凌厉剑气,出嘶嘶裂空之音,形成恐怖的剑意风暴区域,令人不敢靠近;有的仅尺许高,小巧玲珑,表面光滑如镜,倒映着天穹流转变幻的霞光,静谧而神秘;有的古朴沧桑,布满苔藓与岁月留下的裂痕,仿佛下一刻就要在风中化作齑粉,却依旧顽强地散着不屈的剑魂意志;有的晶莹剔透如万年寒冰或是无瑕水晶,内里可见凝练的剑气如同活物游龙般穿梭不定;有的漆黑如墨,仿佛能吞噬周围一切光线,散着沉重如山的威压;更有甚者,并非石质,而是由纯粹的烈焰、极致的寒冰、甚至狂暴的雷霆凝聚而成,悬浮于半空之中,缓缓旋转,洒下属于自身独特剑意的瑰丽光雨……
万千种截然不同,甚至彼此对立、冲突的剑意、剑势、剑韵、剑魂,在这里交织、碰撞、共鸣、低语,共同构成了一片浩瀚无垠的剑意海洋。林羽仅仅是站立在原地,尚未开始参悟任何一块石碑,就感觉仿佛有无数道无形的、性质各异的剑气拂过他的身体,穿透他的血肉,直抵他的神魂深处,进行着最直接、最原始的“洗礼”。丹田之内,一直处于温养状态的“尘”剑,此刻竟爆出前所未有的激昂剑鸣,那鸣声中有对前辈的朝拜,有遇见同类的兴奋,有对无尽剑道的渴望,更有一丝仿佛游子归家般的、难以言喻的亲切与深层共鸣。他自身的毁灭剑意,也不受控制地自行加运转起来,在经脉中奔腾流转,散出独特的破灭与新生交织的气息,既与周遭庞大驳杂的剑意海洋隐隐对抗,排斥着不相容的部分,又似乎在贪婪地吸收、捕捉着其中某些与自身本质契合的“养分”。
“呼——”林羽长长吐出一口浊气,眼中震撼与兴奋交织。此地,果然是剑修梦寐以求的天堂!他甚至感觉到,自己不需要立刻去刻意参悟某一块特定的石碑,仅仅是站在这里,呼吸着这充斥着无尽剑道真意的空气,都能感觉到自己对“剑”的理解在缓慢而坚定地增长,往日修行《太初分光剑诀》或是凝练毁灭剑意时,一些晦涩难明、阻滞不前之处,也似乎在这宏大背景的映照下,有了松动的迹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不敢浪费这用珍贵剑勋换来的每一息时间,林羽迅收敛激荡的心神,根据自身毁灭剑意的属性倾向,以及玉简中对碑林外围区域的粗略划分指引,朝着感知中与“毁灭”、“疾”、“穿透”、“寂灭”等属性较为相近的区域稳步走去。
他先在一块通体呈现青灰色、高约两丈、表面布满无数细密孔洞的石碑前停下。此碑名为“裂风”,神识探入,立时便置身于一片无边无际的呼啸罡风世界。风,不再是柔和的存在,而是化作了无数无形无质却又锐利无比的剑刃,从四面八方、每一个不可思议的角度袭来,带着极致的度与无孔不入的穿透力,仿佛要将闯入者千刀万剐,分解成最细微的尘埃。
“好快的度!好诡异的攻击角度!”林羽心中凛然,立刻盘膝参悟。他的毁灭剑意,更侧重于力量的爆与物质的终结,在度与诡异变化上略有不足。这“裂风剑意”正好弥补了他的短板。他细细体悟着那风刃的运行轨迹、力量凝聚方式以及对“快”与“诡”的极致诠释,尝试将其精髓融入自身的剑道体系。《太初分光剑诀》的前两式“裂影”与“千幻”,本就与度、虚实相关,在这“裂风剑意”的启下,他对于剑影分化的控制、虚实转换的时机把握,有了新的理解,施展起来更加得心应手,剑影更加飘忽难测。
第一日,便在沉浸于“裂风剑碑”的参悟中飞快过去。当他被符钥震动唤醒时,只觉自身出剑度似乎快了一丝,剑影变幻也更为灵动。
第二日,他继续寻觅。很快,他被一块散着“弱水”剑意的温润玉碑吸引。此剑意与他霸道毁灭的路数截然相反,讲究的是至柔至韧,连绵不绝,以柔克刚,善于防御与化解。林羽参悟它,并非要转变风格,而是为了理解“柔”与“韧”的奥妙,丰富自身对力量运用的认知,使得他的毁灭剑意在霸道之余,也能带上几分不易被折断的韧性。同时,在体会这种截然不同的剑理时,他对于《太初分光剑诀》中虚实转换的理解也更深了一层,“千幻”的迷惑性似乎更强了。
他还找到了一块蕴含着“重岳”剑意的巨碑,感受那如山如岳般的沉重与力量极致的凝聚爆;找到了一块散着“灼炎”剑意的赤红石碑,体会那焚尽一切的炽热与狂暴……每一种新的感悟,都像是一块坚实的基石,不断加固、拓展着他的剑道认知,让他的毁灭剑意根基越雄厚,内涵越丰富。
第三日,林羽决定向碑林更深处,那片气息明显更为古老、凝练的区域探索。外围的剑碑虽好,但更深处的剑碑往往代表着更古老的时代、更强大的剑修、以及更独特、更接近本源的剑道感悟。
越往深处行进,石碑的分布变得稀疏了一些,但每一块石碑散出的剑意却愈深邃、凝练、纯粹,甚至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剑意领域。有的领域炽热如地心熔岩,靠近便觉浑身血液沸腾,血肉欲焚;有的领域冰寒彻骨,仿佛连思维都能冻结,呵气成冰;有的领域重力异常,踏入其中便如负山岳,步履维艰;有的领域幻象丛生,直指内心最深处的心魔与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