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行吧!
有人问道:“殿下,鄱阳一地今後是不是就没有男子学堂了?”
这问的是什麽话?
毕仁:“恢复女学指的是那些被改为男学的,把这些学堂逐一恢复了,继续招收女子入学接受教育,而不是要把全郡的学堂都改为女学,把男学子统统赶出去让他们没有书读。”这帮人是不是误会了什麽,把她当什麽人了,恶霸麽?
“那……男子上学还需交束修麽?”
这不废话麽!
毕仁:“不交束修夫子能干?他们原先占的是女学的补贴,现在便宜事儿没有了,该怎样就怎样。”
“圣人收徒还要行束修之礼,怎麽,咱们男学的夫子们已经超脱了圣人境界?”
黄山长:“可这样一来,一些家境贫寒的人家既要补缴学费,又要继续供家中子弟读书,怕是捉襟见肘,最後恐有一批男童失学啊。”
毕仁:“男子读书是为了考科举,许多人穷尽一生不能成。一个普通人家往往需要父母丶妻子一同供养其读书求学参加一级一级的科考,时日久且艰。
如果连最起码的束修都交不起,那还求什麽学?不如早早回家参与到劳作中,替父母妻儿多分担几分。
实在家贫那就去借,能借来说明此户人家品行不错,有债务在身也是一种鞭策。
若是连借都借不来,那是不是要反思一下自己的人品了?”秦桧还有仨朋友呢。
黄山长:“嗯,有些就是没有亲朋好友啊,咱们书院就有一个这样的外来户。”
毕仁:“那就自己去挣,去码头上做几天苦力也能挣得一份束修,黄山长若是想说读书人体弱做不得重活儿,呵!本官奉劝这样的人还是不要去考科举了。在座诸位哪个不是从九天三场中厮杀出来,身子骨若是不行光有学识也是熬不过考棚艰苦的。”
“若是家中一贫如洗还放不下身段,自视甚高不肯弯下腰来挣银子,那他不自救等谁来救,等着老天开眼掉大饼吗?”
在坐的大人们都是那麽熬过来的,对科举的艰辛比一般人还要深有感触,大家忍不住点头附和公主的话,“殿下说的在理。”
毕仁:“嗯,若是学识出衆,但家境实在贫寒,人又内秀至极,那还有最後一条路……”
黄山长:“愿闻其详。”
毕仁:“可以由学堂核实後提交上来审核,每一年度或者半年度统一核定资格。再由学政或者府衙这边借款,设置一个期限,到期之後需要尽数归还,逾期收取利息。”相当于後世的助学贷款。
诶,这个方法秒啊!
衆人纷纷点头,交头接耳商讨这件事的可行性。
毕仁:“期限长短你们商量着来,一旦考取秀才或者举人,功名利禄不就都有了嘛。”这其中的门道无需多言,在座的都懂。
这样也有另一种好处,就是让一些家境贫寒的学子量力而行。
你若有读书的天分那自不必说,若是肯勤学也行,熬一个秀才功名也费不了多少年,终归有望。
但若是没天分还不肯用功读书,那就早早下来帮家里分担压力,不要再浪费那不可多得的国家资源,损耗家人的心血。
毕仁:“现在仅鄱阳一地有多少学子贪图朝廷补贴在学堂混日子,想必诸位心中有数。”
诸位在座的大人均无言以对,因为这是事实。
朝廷的便宜大家都想占,不学无术也愿意去学堂占个身子当消遣。有吃有喝还不出去惹事,很多人家也愿意把男孩子送进学堂以求省事。
毕仁:“还有女学那边,重新规整後要弄一个奖励制度,主要是对成绩优异品德高尚的女学子予以嘉奖,这笔钱就从男学子身上收缴来的银子里面出。”就是奖学金。
黄山长:“这个,男学堂那边有没有?”
毕仁微笑:“没有。”
黄山长叹气:这怎麽男女还不一样呢!公主是不是对男学子有什麽偏见呐?
放在後世的话,黄山长怕是就要拍桌子控诉长平公主搞性别歧视。
毕仁:“不过……家中若是有儿有女的,说不定会更积极的让女儿去读书了呢,诸位不妨好好想想。”
大夥儿这麽一品,欸,好像真是这麽回事儿!
曹非没听明白,偷偷问方师爷:“殿下什麽意思?”
其他几个小的也竖起了耳朵。
方师爷:“家中若是女儿学业上佳,就能获得奖励,从而贴补家里或是兄弟。这样,有些原本不愿女儿读书的人家若是有实际好处钓着,就不会拘着女儿不让她进学。”
“你们想想,邻居家的小姑娘得了银钱回家,你羡慕不羡慕?嫉妒不嫉妒?着不着急?”
曹非:“着急。我也得把我女儿送去学堂,说不定也能得个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