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万种死法
纠缠的恶灵,是博物馆里比较盛行的传说。
我认得她的真貌,不,我并不知道那到底是不是真实,也无法说“全貌”。所以,我只能说我认得她,像是一些人能通过气味丶颜色丶背影去找到一个人。不过要找到她其实很简单,定位她的坐标只需要看那些发生了的荒诞不经的死亡。
不知什麽时候,死亡几乎与她如影随形。不过,我并不是要描述一个新的丶出格的死神。这个世界上不会有什麽神了。事实上,用严谨的态度来讲,这个叙述只是多了一些文学气息,那本书上就是那麽说的。
而死亡是博士的扉页。
你也许听过她的名字,但大多已经被扭曲。这座博物馆是暂且她停留的地方,毕竟,或许,因为这儿都是死的东西,很安全。不过究竟是活着安全还是死了安全,这样的定义还是取决于主语自己。以上也都是我的猜测。我们没有说很多话,性格原因,她也不会再与我谈起什麽。而在这个小小的博物馆里,也不需要有那些谈话了。
我认得她,不仅仅因为这些看上去很诡厄的东西。世界上什麽都是会发生的,但都事出有因。认定的荒谬只是因为看不见而已。这样的看不见便那麽残忍,而我认出她就是因为这一点。她这样近乎标志性的冷酷一点都没有变,我甚至可以用恶毒二字去形容这样的行为,用粗鄙不堪的词汇去抨击她丶杀害她。
但是这些又有什麽意义?
可是不这麽做,我的仇恨又有什麽意义呢?
虽然都是一动不动的死人,然而还是有什麽会叫嚣。这一点在一开始的时候我就明白,这也不是我能逃避的事。我逃避的事有很多,无能为力丶无可是从丶无从说起。博物馆不仅是她暂且的栖息地,还是我的。
以及千千万万个——身後的“雕塑”们。
我不想介绍标本的源头。
这座博物馆的开放时间是上午十点到下午四点半,工作人员寥寥无几,几乎只在门附近守着,好像真的会有谁闯进来。其实在我来到这里的时候,这儿就没有来过正常人了。
传说也就是这麽流传开来。语言是很轻易的东西,你有时候并不能想象它究竟会来到哪里,它并不像随处飘散的蒲公英还有能够着落的痕迹,也并不像飞过的流星那样至少能令人瞧见尾巴和四散的光晕。只有很细心的人会通过微妙的处理达到他们想要的目的。
我不知道她的目的是什麽。
那天我在看一副画。摆在大厅中央,仿佛会用悄悄石粉轻轻抹过眼角,一个女人恒久地注视着大厅。我总觉得少了什麽,也许是她的手指很干净,干净到我认为有点突兀的地步。但我也没法说一个人的手能代表什麽,尽管她是画里的人,尽管画作都代表了一定含义,可是那又哪来那麽多为什麽。虽然我还是盯着它看了很久。很多时候我不能控制我自己的思绪,像是一根失灵的秒针。
我听到门开啓又合上的声音,习惯那些溅起的灰尘如穿过阳光一样穿过我的脸。
她看上去完好无损地走到我的身後。我在身後长了眼睛。她的影子还能爬到前面来,拉长了像是左廊处唯一窗栏後夜下的云层。
她说:“你还在这里啊。”一个陈述句。
我没有回答她。而她走到我的旁边来,那副画也在她的正面了。正对的会出现什麽呢,我不去思考。但画作中心的一点连上线——我突然明白了:那个女人身上缺少的就是没有画出来的戒指。
那一夜我也真的梦到了那个戒指。黑色贴紧皮肤,圆润光滑得出乎意料,仿佛原身的石头细细打磨过,被端详很多次,又被丢掉。一个能确定的东西就这麽消失了,或者说流亡。
博士没有对画作有任何评价。
她对博物馆的其他也无更多评价。她比我来得早,然而根本没有什麽其他的证明那些在她身上流逝的时间是真实的。她的模样一直都没有变过,但我觉得那不算停滞,因为停滞是一种错觉,世界上没有停滞这样轻易的词。我只好认为那是虚假。
不过,“我认为”也仅仅止步于此。博物馆里其实也没有什麽答案——为此编写的介绍词丶梗概,没有署名也没有纪实。博物馆要愚弄一个人很简单,因为所有的造物都会同仇敌忾。
但为什麽要愚弄人。我想,人的清醒已经很难得了。
一天内,除去工作时段,我并不会睁开眼睛。而其他指针纷纷转动的时刻,我也并不能感到完全的自由。这也是一种必然。不过这里的自由其实很简单。
我并不能做到,唯博士是一个例外。
但这并不是我憎恨她的原因。
作为一件博物馆的展览品,我理应只应该拥有展览的样子。可是既然我能睁开眼睛,尽管这些碎片的视野如井口一般过滤了一部分丶如一个模具就这样不随人意的砍掉一部分,既然我能睁开眼睛,我就拥有了那个能看见的部分。
我看见她的身影,得以认出她来。
那样模糊但清晰的轮廓,仿佛已经很久很久没有看到。如果这样指责时间又显得轻率。我们要如何衡量时间?普通的新陈代谢在这里自然是行不通的,指南也不会在密封的建筑物里突兀显灵。
唯一指引我听到时间的,是情绪。
我不知道我是不是死了,或者介于一种奇妙的状态。只像是那些全部都被拿走,但又放在一个能够触摸到的盒子里。我知道我一伸手我就能取回原先的一切,可是却失去了那个伸出手的念头,因此我怀疑我的完整性,怀疑我是否也只是一个空壳。我面对那副画作的时候,总是想松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