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莫要为难太後了。”
佛前的清香又燃了一寸,得了消息的侍女匆忙赶来,同拓跋弭行了一礼,无奈开口:
“陛下这是何苦?早知如此,您便──”
“朕便如何?”拓跋弭不由得擡高了声音,念及不远处是佛堂,又再度压低,“李昭仪是朕的昭仪!”
“李壶奴也是太後的心头好。”
“荒谬!”
拓跋弭怒极反笑,“一国昭仪同一玩物岂可相提并论!太後莫非是礼佛昏了头,还是塘报迷了眼?”
周围宫人见拓跋弭如此大发雷霆,纷纷下跪,衆口一词:“陛下息怒──”
身为贴身侍女的妙观说的却是:“陛下慎言。”
她俯首低眉,拓跋弭更加怒火中烧。
这女人到底想做什麽?
波斯传来的祆教在宫中点燃了祭祀的火把,经书伴着谶语席卷了半个平城,隐约透着要取而代之的话语。
这让拓跋弭很是不安。
他倒不甚担心自己的大位会落到太後手里──女主天下,纵然前无古人荒谬得紧,换个承平盛世冯芷君未必干不出来。
眼下内忧外患,朝野不稳,冒天下之大不韪,这野心须得盖过万千子民丶江山社稷。
他不信太後的野心不理智到这一步。
但若说太後意欲除他,扶持更好掌控的傀儡,他是一千一万个相信。
听着远处沙门的诵经声,他忽得失了同她当面对质的心气。
罢了,不就是个昭仪麽……李昭仪……
继而灵光一闪,朝殿外走去,徒留身後衆宫人拜送。
“他走了?”
尽管妙观挪进佛堂时足够小心,一旁礼佛的冯芷君仍旧察觉。
“是婢子粗笨,惊扰太後了。”
冯芷君手臂微动,妙观便倾身将她扶起。
“瞧,这般伶俐,还说自个儿粗笨,可见欺上,该罚。”
冯芷君轻轻刮了她一眼,眉眼之间并无愠怒,此话不过调侃。
“郡公那处来信了,”妙观接过宫婢们递过来的大氅,替太後系上,“年节前便能至平城城郊。”
“阿耆尼她……”
“小娘子也来信了,一切安好。”
冯芷君的眉眼彻底软和下来,绽出风情,拨弄着手上的菩提佛珠:
“随哀家去瞧瞧吧,免得明日见到阿耆尼,叫她发现哀家没看她的信,该怪罪哀家了……”
【作者有话说】
祆教(音同先):琐罗亚斯德教,亦称为拜火教,在北魏时期传入中国,後来的明教(摩尼教)就是以祆教为核心吸纳了多番宗教形成的。
————————————
哈↗哈!架空北魏,依旧是架後不架前。如有不符合历史的,请让让我(拜谢)
写在前面:去年年末发生了许多事,几乎压抑了我所有写作的热情和灵气,写出来的文字太过令人憎恶,几十万字心血我也只想当成废稿处理。
好在现在终于找回了自我。
此文慢热,也谨以此文,谢谢所有愿意徜徉我心中故事的新老朋友。
南北天涯西东路,遥敬此酒慰相知。
树莓拜上。
————————
推荐亲友的古风小说《一挽长发定终身》,长公主×权臣女将军,也是偏正史的架空文。[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