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浓浓烈烈的意思 > 第48章 第 48 章 寻到处置(第1页)

第48章 第 48 章 寻到处置(第1页)

第48章第48章寻到,处置

将入腊月不过三日,玉青城便落了今冬第一场雪。雪片虽不甚大,却纷纷扬扬,簌簌不绝。不多时,屋檐地面已薄薄覆了一层素白。

正所谓瑞雪兆丰年,这一日无论城乡,人人皆面含笑意,逢着熟识便欣然道一句:“好雪!”

文舒眉端坐车中,指尖轻掀帘角,只见几个孩童裹着厚袄,正在雪地里跳跃欢呼,不时伸手去接飘落的雪花要尝。她不由抿唇轻笑,几片雪花趁隙飘入,落在毛绒蓬松的护手上,稍作停留,便化作一点微湿,悄然消融。

清云庵地处偏远,冬日难行。自与浓浓合夥以来,逢年过节,文娘便成了庵中常客。

这两年,由浓浓与庵中师傅所制的绒帽,围巾等物,天一寒便供不应求。而今浓浓久无音讯,又恰逢瑞雪,正好借上香之机,前去探问取货。

文舒眉经营着成衣铺子,女红手艺自是此中佼佼。她曾细细检视那些物件,针脚虽略显粗疏,可贵在花样别致,更难得的是绒线材质独特。

也并非仿制不来,只是自浓浓携此技加入之後,她的铺子才真正从一衆衣肆中脱颖而出,有这一番情义在。

虽她也曾动过心思,可若要自行仿制,一来须得耗费心力雇人纺织绒线,二来需确保所用之人严守秘密。再者纵使制成,也难防旁人争相效仿。

如此盘算下来,实在不必多此一举,横生枝节。

于她而言,这门生意虽要紧,却并非不可或缺。然对庵中师傅们来说,这却是赖以维生的关键手艺。

庵中香客本就稀疏,若再失了这绒线制品的进益,只怕日子更为艰难。

更不必说,她还需借重浓浓所绘的玩偶图样,细水长流。过河拆桥之事终究做不得。金鸡与金蛋孰轻孰重,她心中自有掂量。

何况此前所获已丰,如今唯有双赢,方是长久稳妥之道。

*

云安正在阶前清扫积雪,铺着防摔的灰色地毯上落着一层素白。见有马车停驻,她便搁下扫帚,静立原处,双手合十。

待文舒眉行至近前,她微微颔首,温声道:“阿弥陀佛,文施主别来无恙。”

文舒眉亦双手合十,躬身还了一礼,随即吩咐夥计取扫帚相助扫雪。她则虚擡手臂,恭请师傅一同拾阶入庵。

云安推辞不得,只得向那头戴绒帽的夥计道了声谢,这才擡手引路,偕文舒眉步入庵中。

拜佛上香毕,方出殿门,文舒眉便向云安道明来意,随她一同往库房行去。途中含笑问道:“敢问云安师傅,浓浓探亲已有好些时日,不知一切可还安好?可有信来,说过何时归来麽?”

云安指尖轻拨佛珠,闻声不禁莞尔,温言答道:“有劳文施主牵挂。浓浓一切安好,只是如今天寒地远,行路不便,待来年春日化冻,便可归来。”

观中师傅性情素来淡泊,少有这般喜色外露之时。

文舒眉眸光微动,含笑试探道:“我见云安师傅面露欣然,可是浓浓近来有何喜事?”

既然早已过了明路,订婚之喜,自然无需隐瞒。

云安含笑点头,应道:“文施主好眼力。确是喜事一桩。浓浓此番探亲,已与良人缔结婚约,只待吉期。”

文舒眉虽心中略有猜测,闻言仍不免暗惊。数月前自己及铺中夥计被那行人盘问的情形蓦然浮现,

且浓浓离去前尚在言说意中人之事,且对方待她分明亦紧张维护,下人已是那般威势,其主人又该是何等气派?

二人对彼此皆看重,怎的此番探亲,转眼便另定婚约?

短短数月之间,以浓浓性情,正当情浓,断不至轻易移情。莫非。。。,是出了什麽变故?又或者,订亲之人本就是那人?而所谓“探亲”,实则是往赴良人之约?

若果真如此,对方门第竟毫不计较?抑或是那人情深意重,且极有担当,不顾世俗眼光,一力促成了这桩婚事?

文舒眉心中虽思绪翻涌,面上却已绽出由衷笑意,贺道:“这当真是一桩天大的喜事!说来浓浓去前也曾与我略提过几句,不知此番定下的,可正是她口中那位情投意合的郎君?”

云安并未起疑,念了声佛号,含笑颔首道:“确是菩萨护佑,天赐良缘。”

闻言,文舒眉这才心下稍安,面上笑意愈发真切自然。她本就擅于经营,言辞恳切,此刻再以一片诚心道贺,字字句句皆暖人心扉,令人不由喜笑颜开。

自云安,云明二人归来,将浓浓婚事已定的消息告知衆人,庵中上下便纷纷倾尽所能,只盼到了成婚之日能为她多备一些嫁妆。

自此,不仅素糕,佛香做得更为精巧,连售予香客的经卷也誊抄了新篇。冬日惯常制作的棉线织品,衆人更是得空便织,竟备下较往年多出三四倍的数目。

库房中仅打好待发的三尺见方包袱,便整整齐齐系了一十八个。

庵中衆人自修行之日起,便已淡看尘俗,于钱财一事更是心境平和。虽常听浓浓与香客言及这棉线织品,冬日里颇受喜爱,亦知其为庵中添了不少进益,却也只是依例记入账册,收归箱中。

于这些织物究竟如何售出,能否售罄,实则并无甚真切感触。而今骤然备下这般多的货量,心下也不免惴惴,只不知能否顺利售出。

见文舒眉先是面露讶异,继而掩不住欣喜之色,云安原本些许忐忑的心绪这才安稳下来,轻声解释道:“近来观中需添些香火用度,我等便趁闲暇多备了些。”

此番当真可谓意外之喜。若论保暖,自是皮毛最佳,然其价昂且难得,富者虽买得起,但好料子供不应求,寻常些未必瞧得起上眼。贫者纵觉甚好,又苦于无力购置。

而这绒线织品,虽做不得披风大氅,却胜在轻软保暖,色泽花样繁多。寒冬时节内衬一件绒线衫,便可安然度过一冬。若仔细穿着,用上三五年亦非难事。这般价廉物美,富人也愿图个新鲜,寻常人家攒些银钱,也皆购置得起。

只因庵中师傅们素来不重金银俗物,年年只按需织造,勉强供应当地所需,从未远销外处。阴差阳错间,反倒误打出个物以稀为贵的名声。

缺钱是好事啊,缺钱才知要赚钱。

文舒眉望着眼前这一摞摞包袱,仿佛已见得衆人争相购取的场面,细长的眉眼弯作一道,口中连声称妙。当即转身出门,扬声唤夥计前来搬运货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