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喃喃果笔趣阁 > 100110(第17页)

100110(第17页)

他怀疑人生地抓了抓头发,穿好衣服洗漱完后就往皇宫外头走,路过垂拱殿的时候险些踏了进去,想了想又收回了脚。算了,反正还有几天,还是等等再说吧。

扶苏的目的地是枢密院。

他有幸在那里以枢密都承旨的身份,开辟了一处专门的小房间作为《求知报》的编辑室。

扶苏推门而入的时候,屋里已经坐满了人。他顿时有点怀疑人生,又出了门看眼太阳高低。

“师弟,你并未记错时间。”范纯仁站起身,好笑地把他拉了回来:“是我们心里激动,不约而同来早了。”

扶苏这才松了口气。

他飞快扫了一眼室内:苏轼、王安石、范纯仁、曾巩、张载、晏几道……李观澜的科举名次不够,留不住京中去地方做县令去了。其余给他出谋划策的人,和他亲选的副主编王安石,全部齐聚一堂。

父皇昨夜的利弊陈词突然响起在耳边:你是躲懒了,可与你交好的臣子们呢,他们的前程就不是前程了么?

是啊,他们合该有个好前程,也想有个好前程的。朝堂上现在都知道《求知报》的编辑是个好差事。他们不也明白自己中了大奖后,激动得提前到岗了么。

若是你……那他们……

扶苏忽然甩了甩头,下一刻就露出毫无阴霾的笑容来:“你们几个互相都熟识,我就不多介绍了。这位乃是我状元的前辈,王安石大人。”

苏轼笑嘻嘻:“这位我也认得的。”

王安石:“……”

想到昨天的精神污染,他情愿不认得。

但他到底是在座最大的,又是直来直往的脾气,飞快介绍过自己。范纯仁、曾巩、张载等人也十分谦虚:能被赵小郎(成王殿下)亲自请来当副主编,定然不可小觑。

在场的除了苏轼都不是话多的人,寒暄后飞快进入工作状态,商量起了第二期的刊载内容。由扶苏做记录以及最后的拍板。

不出意料的是,王安石不负他“拗相公”的名声,和张载因一处细节的意见不合,争论了起来。范纯仁、曾巩劝架、苏轼拱火,唯独扶苏没有参与,而是在纸上百无聊赖地写起字来。

很快,苏轼被发现拱火乐子人的本质,被其余几人集体踹出了讨论组。他便凑近了扶苏,想看他都写了些什么,顺口念了出来。

“汴京城东五十里……城东五十里?赵小郎你写这个干什么?发生了什么事吗?”

“……!”

扶苏恍然回神,才发现自己无意识中写下这几个字来。

“没什么,我随手写的。”扶苏避开了苏轼狐疑的目光,大笔一挥,用墨水遮盖了字的痕迹,心中却暗暗道:可恶,今晚我就就告诉官家,让他带着大家去一趟汴京城外五十里。

倒是要瞧瞧,父皇不惜以日后相见作筹码威胁的,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作者有话说:之前说的衍生言情预收已经开了,《始乱终弃了萩原后》,有兴趣的可以进专栏收藏,谢谢大家[星星眼]

第109章第109章是土豆我们有救了。……

说服仁宗这件事很简单。

不,甚至连说服都称不上。当他跟仁宗说起这事时,后者几乎没怎么拉扯就点头同意了。只饶有兴致地问他道:“哦?那里有什么特殊之处,值得肃儿垂目?”

扶苏也是演都不演了,只说大实话。

“是我在梦里听见的。”

梦里听见了一个虚无缥缈的地点,就要上达天听,还能理直气壮要求官家携领着百官出门?听起来相当不可思议,但官家却觉得理所应当。上一次肃儿梦中所得什么?是棉花。再上一次呢?是宋夏谈判胜利的关键信息。

他这儿子,一向有点神异在身上的。

仁宗兀自感叹了一番,甚至久违地想起了真宗皇帝。真宗好道术,一度大张旗鼓地弄得朝堂和民间都乱糟糟。仁宗因此对很不感冒。但他这时候却有点怀念了,他爹肯定知道得更加详细,要是能看出肃儿的来历……

不过他也就是闪过几个念头,转瞬就散了。肃儿身上再神异,也是他儿子不是?

“那朕就说,有人告诉朕此地有祥瑞?”

扶苏立刻紧张了起来:“这样好吗?”

他尚不知道父皇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呢。要是个离祥瑞十万八千里的东西,仁宗的名声可怎么办呢?

“难道肃儿还有别的什么好理由?”

扶苏抿着小嘴,摇了摇头。这才是他为难的地方。除了祥瑞,真没有别的理由能把百官齐聚一堂再光明正大出宫了。

“无事,就算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朕也不过是被多念叨两句而已。”比起他爹,他的症状已经很轻了。相信百官们心中都有计较的。仁宗安慰扶苏道:“因名声所累而错失梦里的机缘才是不值当呢。”

扶苏说不出别的话,只能心中暗暗道:父皇,你可一定要给点力啊!

离出发当天还有两个晚上,扶苏试图梦中再见秦始皇一面,但他连个梦都没做成,睡眠质量出奇地好。扶苏于是知道,这是父皇不愿与他见面,打算把神秘玩到底了。

忐忑的心情,一直持续到当日。

仁宗是前一日在朝堂上宣布了这个决定的。当然,他没把扶苏的名字供出来。只说自己梦中所感,要去汴京城东五十里处寻访祥瑞。朝堂上当即就有人出言劝阻,但被仁宗强硬地拒绝了。

罢了,罢了,就当是陪官家出游一趟了。

说不定什么都没有,官家就能死心了。

唉,你们还年轻,没经历过真宗皇帝那会儿。经历过就觉得官家不算啥了。至少他只是出个城,没说要去泰山封禅,也没说为了个“天书”把年号都改了的啊。

……

百官的列队中,类似的议论不绝于耳。还有人问起他来:“赵小三元,你乃是官家的近臣,有没有听说过什么风声,是谁给官家进了谗言?怎么好端端就……官家素日也不迷信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