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案惊涛起九死一生还
前情回顾:西北粮草案引发朝堂震荡,林琉璃幕後信息梳理工作引火烧身,遭内外势力忌惮。她以静制动,借北门学士之口助武後赢得御前对峙。武後赋予她“预审”北门学士奏报之权,地位更显关键。然而,一份触及门阀根本利益的漕运改革草案经她之手呈上,预示着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
开春的长安,冰雪消融,万物复苏,但立政殿内的气氛却比严冬更冷。那份关于清丈江南土地丶改革漕运以增国赋的草案,如同投入滚油中的冷水,在武後掌控的核心圈子里引发了激烈的争论。林琉璃作为草案的“发现者”和初评者,自然被卷入了漩涡中心。
她深知此议的敏感与危险,在将草案整理呈报时,特意附上了一篇极其谨慎的分析。她客观列举了改革可能带来的巨大财政收益,也毫不避讳地指出了必将遭遇的丶来自天下门阀的疯狂反扑,甚至暗示了可能引发的局部动荡。她不做倾向性结论,只将利弊摊开,但字里行间透出的严峻,足以让任何决策者警醒。
武皇後看完林琉璃的整理和分析,沉默了许久。凤眸之中闪烁着权衡与决断的光芒。最终,她将草案留下,并未立即动作,但林琉璃知道,以武後的性格和野心,这颗种子既然种下,迟早会发芽。
然而,消息还是走漏了。
尽管武後与林琉璃都已万分小心,但“清丈江南”丶“核查隐户”这样的字眼,如同带着倒刺的鈎子,瞬间刺痛了那些在江南拥有庞大利益的关陇世家和山东士族的神经。这一次,他们的反应不再是朝堂上的奏对攻讦,而是更加直接丶更加黑暗的手段。
一场针对林琉璃的丶旨在“清除隐患”的阴谋,悄然展开。
这日午後,林琉璃奉命前往翰林院外围的一处僻静值房,与一位负责整理边关舆图的北门学士(亦是武後安排的心腹)交接几份关于西域诸国风俗物産的资料。此行本属机密,且安排了两名可靠宦官随行。
然而,就在他们行至一处宫苑夹道时,两侧高墙上突然跃下数名蒙面黑衣人,手持利刃,二话不说,直扑林琉璃!动作干净利落,显然是训练有素的死士!
“有刺客!”随行宦官惊骇大叫,奋不顾身地上前阻挡,但他们哪里是这些专业杀手的对手,瞬间便被砍倒在地!
林琉璃心中骇然,没想到对方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于宫禁之内行此刺杀之事!她转身欲逃,但夹道前後竟也出现了人影堵截,已是绝路!
眼看刀锋及体,林琉璃脑中一片空白,唯有求生的本能让她向旁边一扑,险险避过要害,但袖袍已被利刃划破,手臂传来火辣辣的疼痛。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声厉啸破空而来!
“咻——噗!”
一支羽箭精准地射入一名举刀砍向林琉璃後背的黑衣人咽喉!那人动作一僵,轰然倒地。
紧接着,更多的脚步声和呼喝声从夹道一端传来!只见一队约十馀人丶身着不同于寻常禁军服饰的劲装卫士,在一个年轻将领的带领下,如猛虎般冲杀过来!他们装备精良,配合默契,出手狠辣,瞬间就与那些黑衣人缠斗在一起,将其分割包围。
那名年轻将领更是勇猛,手持横刀,身形矫健,几个起落便砍翻两名黑衣人,直冲到林琉璃身边,将她护在身後。
“林典记勿慌!末将奉旨在此!”他声音清朗,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林琉璃惊魂未定,靠墙喘息,看着眼前这突如其来的救援,心中惊疑不定。奉旨?陛下?还是皇後?
混战很快结束。来袭的七名黑衣人,四人被当场格杀,三人见事不可为,竟毫不犹豫地咬碎口中毒囊,瞬间毙命,无一活口!行事之狠绝,令人胆寒。
那名年轻将领检查完现场,走到林琉璃面前,抱拳行礼:“内卫府旅帅,裴承先,参见典记。让典记受惊了。”
内卫!林琉璃心中一震。这是直属于皇帝丶负责侦缉丶护卫的特殊机构,权力极大,行事隐秘。竟是内卫出手救了她!
“裴旅帅救命之恩,琉璃没齿难忘。”林琉璃稳住心神,敛衽一礼,“不知旅帅何以恰好在此?”
裴承先面容俊朗,目光锐利,低声道:“皇後娘娘洞察先机,知有人恐对典记不利,特请陛下旨意,命末将带人暗中护卫。今日果然让这些宵小现了形。”
是武後!林琉璃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暖流,夹杂着後怕与感激。武後不仅用了她,也在关键时刻护住了她。
武皇後听闻刺杀之事,震怒异常!天子脚下,宫闱重地,竟发生此等恶性事件!她严令内卫府与大理寺联合彻查。
然而,那些死士身上没有任何标识,所用兵器也是市面上最常见的制式横刀,根本无法追查来源。唯一有价值的线索,是裴承先在其中一名死者紧握的手心中,发现了一小撮极其细微的丶带着特殊清苦气味的**烟草碎末**。这种烟草并非中土所産,而是来自岭南或更南方的藩国,价格昂贵,非寻常人所能享用。
线索似乎指向了那些与海外贸易关系密切的世家大族,但依旧模糊,无法锁定具体目标。
刺杀事件虽未成功,却像一记响亮的警钟。它表明,林琉璃所触及的利益,已经庞大到让某些势力不惜铤而走险,动用最极端的手段。她也彻底明白,自己已无路可退,唯有紧紧依附武後,才能有一线生机。
武後以此事为由,再次加强了宫禁护卫,尤其是立政殿和北门学士活动区域的安保,裴承先所属的内卫小队,更是被明确指派,负责林琉璃出入某些敏感区域时的安全。
经此生死劫难,林琉璃在武後心中的分量无疑更重了。数日後,一道内廷敕令下达:晋林琉璃为正六品司言,仍兼领立政殿部分机要文书事,并特许其遇紧急事宜,可直奏皇後。
正六品司言!这已是宫中高级女官中的实权职位,通常负责掌管宫闱教化丶宣传皇後德意,甚至参与撰写部分诰命文书。虽然林琉璃的实际权力早已超越此职,但正式的名分和品级,无疑是一种公开的肯定和地位的擢升。更重要的是“直奏”之权,这等于给了她一道关键时刻的护身符。
与此同时,武後对漕运改革一事的态度也更加明朗。她并未急于推出那份激进草案,而是指示北门学士,以此为基础,结合林琉璃之前关于潜在阻力的分析,开始着手制定更周密丶更分步骤的改革方案,同时暗中收集江南各地土地丶人口的实际情况,为未来的博弈做准备。
伤势渐愈後,林琉璃第一次以司言的身份,在裴承先的护卫下,前往北苑的一处值房,与几位核心北门学士商讨一份关于修订《氏族志》的初步构想——这是武後意图从意识形态上打击旧门阀威望的又一举措。
交谈间隙,裴承先站在门外值守,身姿笔挺如松。
林琉璃出门时,对他微微颔首致谢:“有劳裴旅帅。”
裴承先抱拳回礼,目光在她尚未完全愈合的手臂上停留了一瞬,低声道:“司言客气,分内之事。只是……司言日後还需更加小心。据内卫零星线索,那些死士,可能并非中原常驻之人,或是……雇佣的海外亡命。其背後之人,能量超乎想象。”
海外亡命?林琉璃心中一沉。这意味着对手的触手可能比她想象的更长,手段也更无所不用其极。
她擡头,看向北苑湛蓝的天空,却感觉那天空之下,无形的罗网正在收紧。漕运改革的刀锋尚未真正挥出,她已几度生死。而当那场关乎国本丶触及无数人核心利益的真正风暴来临时,她又将面临怎样的惊涛骇浪?
裴承先的提醒言犹在耳,内卫的护卫也非万能。她这条凭借现代智慧与坚韧,从掖庭挣扎而上的逆袭之路,注定布满更多的荆棘与杀机。